伯顏雖然還沒有得到忻都和洪茶丘的塘報,但是他已經跟張宏範決定,考慮颶風的影響,在5月前把留在對馬島的物資全部搬到壹岐和肥前來,對馬島交給高麗王派兵和官吏管轄,對馬島上駐紮的所有部隊全部開到肥前。
冒著刮起颶風的危險,大船來回穿梭在對馬、壹岐和肥前,大部分船隻已經交由範文虎帶回江南,準備在年底無颶風時節把集結在江南的5萬簽軍和50萬移民(大多是老弱婦孺)以及2萬士子(準備按中原製度建立政權的候選官吏)逐步運來北九州開墾。
北九州5藩的原住民,大部分要麼逃到南九州,要麼死於戰亂和瘟疫,或者有少數越過豐後水道向南過豐予海峽經瀨戶內海到四國避難的,這樣,原先的居民等於少了一大半,各藩原先的政權組織也大部瓦解,元軍收買了少數倭奸,以維持州的形式暫時統治著。
伯顏的大本營已經從平戶島移到了大宰府,大部分物資已經基本運到了三野城和大野城南部,重兵防守,張宏範留下500人守壹岐,1000人守平戶,全軍移兵肥前。
在大宰府跟伯顏商議後,張宏範決定6月份就布防八重嶽和神代浮橋,他的部隊已有人到來,還有也已到了對馬,很快就可以抵達肥前。
張宏範率大軍出發,張矽帶5000人去防守赤阪,換下在赤阪、長門等地血戰和駐防了4個月之久的麗軍。
乞哥到來後,將率7000人防守北九州各藩及平戶島,並作好接應範文虎大隊墾民到來的準備,另外3000原屬山東水師的部隊則並入史柱的征東水師。
半個月後,張宏範已經在八重嶽、神代浮橋等地接替了劉複亨人的防守,並作了周密的梯次防禦布置,劉複亨帶領人回大宰府向伯顏彙報。
南九州的大隅、日向和薩摩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幾個藩一向忠於天皇,但是因為天皇並無明確指令,他們雖然集結了4萬藩兵和數萬足輕,但一直沒什麼行動。
至於九州島上占地麵積最大的肥後藩,地處九州島中部,因扼守神代浮橋,一直是南九州和北九州聯係的中樞,不過由於山地占了麵積的四分之三,人口和歲入並不多,勉強養活16萬軍民,總人口數甚至還不如島上占地麵積最小的豐後藩。
占地麵積雖大,但人口不多,能征的兵也就有限,正常情況下也就5000左右的藩兵,有戰事時可征兵到8000或,另外還能征發2萬左右臨時的足輕。
早在張宏範率軍到來前,肥後藩主見劉複亨的前鋒隻有3000人左右,而且都是從赤阪城血戰出來的,幾乎人人帶傷,這藩主見了,動了歪心,集結了4000藩兵和6000足輕,想上去劫掠一番,同時也搶點功勞。
怎料,這3000人是劉複亨派出來準備繞到大宰府後麵發起攻擊的,一見這些倭兵,以為是從大宰府突圍跑出來的,趕緊上前,猛烈攻擊,結果,幾乎很少打仗的肥後藩的藩兵和足輕,被隻有自己兵力三分之一的元軍殺得哭爹喊娘,滿山逃命。
隨後,大宰府被攻克的消息傳來,肥後藩的藩主驚恐萬狀,已經作好了萬一元軍大軍來攻,馬上逃往日向,下一步再越瀨戶內海逃往四國也有可能。
但是,元軍並沒有乘勝向南九州發起攻擊的打算,地形複雜、兵力有限,而且在幾天幾夜的搏殺中,登陸博多、對拚藤原、攻占大宰府,劉複亨部傷亡達餘人,早已失去了進攻能力,而且伯顏並未要求攻占南九州,拿下大宰府,可以說已經完成了使命。
現在,劉複亨所部5萬兵力,僅剩餘人,劉複亨奉伯顏之命,率大部分將士沿八重嶽和神代浮橋展開,主要防守力量都集結在肥後藩的地盤上。
史柱率領7000原水師的部隊繼續駐紮在大船上,不過因為颶風季節到來的原因,這部分水師和大船基本都駐紮在沿海的避風港口(大部分船隻已經交給範文虎在颶風來臨之前駛回了中國江南)。
乞哥到來後,水師將加強到人,雖然未必有什麼絕對優勢,但是在天皇的水師駐紮在東海岸,不願和幕府水師聯合的情況下,還是能夠大致保證本州沿海地帶的製海權的。
伯顏很快就得到了忻都和洪茶丘的戰報,知道他們已經跟幕府軍的主力對決過了,由於兵力劣勢和地形不利,決戰失利,金方慶重傷,雖然治好了,但是右手和左腿卻失去了,如今隻能在帳中共同商幄軍機,但不能再上前線指揮。
不過幕府方麵應該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失,根據戰報,伯顏認為石田等人至少損失了一半的兵力,其實,伯顏還是高估了幕府,在1個多月的作戰中,石田和新兵衛等人率領的禦家武士損失過半,但是10個藩的藩兵損失則達到了近三分之二。
至於足輕,很多潰散了又被逼著回來的,但就是這樣,也隻有原先總數的三分之一而已,他們大部分並非戰歿,而是逃到深山老林去了,藩主和地頭也找不到他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根據這種情況的分析,伯顏認為如果現在全軍北上,擊敗石田和新兵衛所率的幕府軍主力問題不大,但是,天皇那邊會不會出兵,他也不好斷定,不過,他知道,在前幾次朝廷給倭國投書時,天皇方麵是主張議和的。
不過,眼下變成了大軍入侵,當初的條件肯定要重談,至少也要先穩住天皇,伯顏拿定主意,決定以朝廷的名義,給天皇去函,信就交由那個從南朝逃到倭國的日蓮法師轉交。
主意拿定,伯顏隨即從張宏範那裡把一個投降蒙元,但原先曾跟日蓮法師交好的讚畫調了過來。
“為何讓溫成去呢,他會不會”劉複亨顯然有些疑慮,“哈哈,誠之,如今我大元如日中天,這小小倭國,踏平隻是時日問題,如此形勢,這原先在南朝作過禦史的人會不明白,放心吧,我斷定他不會有二心”伯顏笑道。
“雖是如此,王爺何不稟報大都,把上次送書的副使調過來呢”劉複亨還是有些疑慮,“副使,就是那個第四次送書僥幸逃回的色目人奇裡布吧,膽小如鼠,而且他與日蓮並不相識,這日蓮在這倭國呆了6年,也算個人物了,尋常人他也不會見的”伯顏說道。
“那就全憑王爺做主”劉複亨拱手道,伯顏點點頭,親切的道“誠之,你們這次登陸打得很好,將士們浴血奮戰,傷亡很大,本王甚是欣慰,來日湘國公必為首功,所有將士,都要論功行賞,傷亡了的,從優撫恤,本王決不食言“。
劉複亨當然知道伯顏說話在大都的分量,而且也知道他一向惜才愛兵,當即深深一揖“全憑王爺栽培,誠之感激不儘,全軍將士,必隨王爺,英勇奮發,踏平倭奴”,“哈哈,好好,倭奴,既然是奴,必當滅之”伯顏大笑道。
溫成很快便帶著伯顏的書信向京都進發了,而京都,也的確有議和之意,隻是日蓮不同意,他認為如今天皇跟幕府實際上是“唇亡齒寒”的關係,隻有堅決支援幕府抗元,才是保全國家的唯一辦法。
但是,後醍醐天皇猶豫不決,尤其是當年“承久之亂”失敗後,幕府先後驅逐了京都派去的4任親王大將軍,搞了個執權的位置出來,北條家執掌這個位置後,更是先後流放和處死了後鳥羽、土禦門等幾任天皇。
如果不是元寇入侵,後醍醐天皇也不知道自己這個位置能做幾天,畢竟,自己對幕府專橫跋扈的不滿早已被北條所知,自己暗地裡作的些準備也沒瞞過北條的耳目,以鐮倉能調動至少3倍於京都的力量,隻要北條願意,自己這個天皇隨時可能玩完。
但是,元寇的入侵改變了這一切,原以為有藤原的6萬禦家武士在北九州,還有北九州5藩的藩兵和長達40餘裡的石牆,元寇登陸失敗是意料之中的事。
誰想,元寇先登陸長門,接著又攻破了石牆防線,還在肥前登陸,如今,藤原的6萬禦家武士已經覆滅,整個北九州都在元寇的控製下。
而本州的長門、周防、石見、安藝、出雲、備後、伯暨和備中也相繼失守,幕府不得不把集結在京都周邊的大軍撤了一部分,加上作為後備力量的關東諸藩的藩兵,也派出了一部分,隻為在美作擋住元寇。
惶惶不可終日的天皇見到這種情況,正在撫額慶幸呢,怎麼可能派兵去支援幕府。
但是,日蓮法師似乎說的也有道理,“唇亡齒寒”,元寇也不是什麼好惹的主,不過,支援幕府他是不乾的,京都這邊的貴胄,也沒一個讚成的,議和,似乎更好一些。
即便議和不成,在幕府被擊敗後,他以天皇名義把幕府剩餘的力量召集起來,然後全麵動員自己掌握的力量,再以天皇大義號召百姓抗元,他相信,以這些力量,加上日本多山川河流的地形,趕走元寇也並非不可能。
伯顏在5月中旬作出決定,率領劉複亨的人,陛下的侍衛親軍,自己的3000王府護衛,以及目前已經加強到人的史柱的水師,共人從豐後到赤阪,然後進軍本州,至於北九州的占領管製和對南九州的防守,則全部交給了張宏範。
北條得到戰報後,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欣喜若狂,而是陷入了沉思,此戰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但並沒殲滅元寇,如今對峙在和歌山下,寸步難進。
從北九州傳來的消息,元寇淮王已到大宰府,正集結重兵,準備增援本州的元寇。而日蓮法師提到的那個張宏範,如今也率大軍到達北九州,並接管了全部占領區,同時還布防在八重嶽和神代浮橋等地,防備南九州諸藩兵力北上。
那麼,再派援兵去嗎,如果再派,京都那邊勢必空虛,甚至關東也會因兵力抽調太多而變得空虛起來,如果京都的那位突然發難,拿什麼去應付呢。
可是,像日蓮法師說的那樣,跟京都的那位言和,除了足利高氏外,自己這邊無人同意,畢竟,那是要稱臣的,要把大部分權力和利益交還天皇,有幾人肯乾呢,何況,即便自己願意,京都那邊的貴胄們是否同意,也是一個未知數。
唉,難啊,北條搖搖頭,二十多歲的年紀,已經隱約見到了白發。
伯顏的大軍到達赤阪,張珪已經率5000漢軍接替了麗軍,麗軍如今駐紮在城外,伯顏隨即下令,5000麗軍隨行,一起趕赴和歌山前線。
為了在北條和天皇聯合起來之前先擊敗幕府,伯顏下令,大軍不作大的休整,晝夜前行,隻在途中休息,到設在備中和美作前線的第二道防線後,再做休整,至於後勤輜重,可以稍微慢一點到達,沿途設立驛站,以便轉運物資。
大軍,上萬鐵騎,水陸並進,浩浩蕩蕩,穿行在本州的山川河嶽間,晝夜前行,從長門、周防、石見、安藝、出雲、備後直奔伯暨、備中—美作。
喜歡重生之再造華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之再造華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