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順三十年六月,十萬大軍在大魏西北邊境集結,由宇文昊帶領,以雷霆之勢向高原進發。
容寂隻是被調來的三位參軍其中之一,留在彭城內,負責物資調配,糧草補給。
麵對來勢洶洶的十萬大魏軍,吐穀渾根本沒在怕,高原路麵難行,地廣人稀,他們隻要向西邊縱深地帶撤退,大魏軍就很難追擊到他們。
吐穀渾統帥率部撤退的同時,采取“堅壁清野”政策,將沿途的草場全部焚毀,大魏軍戰馬無草可食,疲憊不堪,堅持不了幾日,就會在茫茫戈壁中被拖垮,無法前行。
正如吐穀渾統帥所料,宇文昊率領的軍隊西征不過五六日,由於士兵受不了高原溫差大、空氣稀薄,再加上戰馬可食草料有限,軍隊的士氣逐漸低落,行軍速度緩慢下來。
皇帝增派十萬大軍,宇文昊再無功而返撤軍回城,那就當真坐實了大魏軍事無能,難以威懾邊境各國,往後必定戰事不斷,所以他這次無論如何都不能退。
大兵團長途奔襲作戰,糧草供應極為重要。
宇文昊繼續向西追擊,卻在又行進兩日後,聽到後方有士兵來報,吐穀渾派出遊擊部隊,突襲了大魏軍的糧草補給線。
宇文昊心下一沉,若糧草被襲,大軍便隻能就此止步。
思量過後,宇文昊狠下心,下令再繼續前行。
次日,好在預想中的糧草準時送到,不過宇文昊沒看見運送糧草的將領,隻看到隨糧草運送部隊跟過來的容寂。
“吐穀渾設伏突襲,郝將軍不幸戰死,我接手剩餘士兵,將糧草運送過來。”為行軍方便,容寂也穿了一身盔甲,騎在馬背上雄姿英發。
他臉上無一絲疲態,看起來比宇文昊更有精神。
運糧部隊死傷大半,同行的人裡隻剩容寂有指揮權,將軍戰死理應由他統領剩餘士兵。
武將戰死,活下來的居然是容寂一個文臣,宇文昊臉上出現訝異。
“慕容允那混蛋燒光了沿路的草場,糧草供給不上,大魏軍寸步難行,後麵運送糧草的將領是誰?”宇文昊將心中的微瀾撫平,正事要緊。
吐穀渾分為各個部落,慕容允是所有部落的首領,也是對大魏邊境發動侵襲的統帥。
“後麵每批運送糧草的軍隊,我都多安排了一百人隨行,沿路易設伏的地方我都留下了記號,後續糧草供給應該不會出現問題。”容寂向來比彆人思慮周全。
宇文昊第一次用容寂做幕僚軍師,糧草運送都由他來安排,容寂的統籌能力讓宇文昊很滿意。
容寂在與宇文昊彙合的當晚,就向宇文昊了新的戰術。
“世子一味追擊慕容允率領的部將,慕容允退,世子就跟著進,這樣隻會消耗時間,倒不如兵分南北兩路,迂回包抄,令慕容允無路可逃。”
營帳中掛著一幅大魏西北邊境的地形圖,所有將領聚在營帳中。
容寂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朝他望過來。
一路追蹤慕容允較為平穩,大魏軍對高原地形不熟,容寂的戰術具有一定的風險性。
宇文昊追了慕容允十來天,一場仗還沒打,繼續耗下去隻會消磨士氣,如何征討吐穀渾彰顯大魏國威?
容寂提出的這項戰術,宇文昊思量出可行之處,與容寂觀點一致,從明日起兵分南北兩路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