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兒這得了準信,定遠侯便沒再多說什麼,隻說老夫人和郡主那邊他會去商量,過年之後一定能讓郡主上門去把這門親事回絕了。
原本以為還要花點心思才能把這親事攪黃,沒想到居然這麼順利就解決了,祝長安也覺得高興。
雖然來到這個書中世界不是她的意願,但是她從小就想得開,奉行著“既來之則安之”的行為準則,認認真真地用祝長安的身份好好生活,畢竟沒有人知道她還能不能回到現實世界。
至於嫁人,她當然知道這個時代大概是不會允許她一輩子不嫁人的,但是拒絕包辦婚姻,不盲婚啞嫁也是她作為一個現代人的基本底線。況且她也不是什麼尼姑,如果真的遇上和她兩情相悅的,那她當然也願意嫁人。
隻是絕對不能是一個心裡還裝著其他姑娘的男人!
除夕這日,都城下了好大的雪。祝長安上輩子在一個南方城市長大,從來沒見過雪,興奮得拉著茹桂和桑竹堆了一上午的雪人。
日前祝家的二公子也寫了信回來,說是夫子要去拜訪一個老朋友,是當世大儒,他也跟著去了,就不回來過年了。
老夫人有些唏噓,說兩個孫子都沒回來,今年這個春節是侯府最冷清的一年。
但祝長安不覺得。
從前她都是在孤兒院過年,雖然人又多又熱鬨,但是院長年紀大了,都不允許他們守歲,往往都是吃了晚上的湯圓就趕他們回去睡覺了。
這是她第一次和家人在一起過年。
知道這的人除夕不吃湯圓,祝長安還特地讓人提前幾天備好了糯米粉和黑芝麻、花生等材料。
等到年夜飯後,祝長安便讓人把一碗碗湯圓當作甜品端上來。
老夫人咬了一口,覺得這小團子雖然看上去平平無奇,但是咬一口之後,裡麵的餡料就會溢出來,雖然甜,但是吃著並不覺得膩,這湯也十分爽口。
定遠侯也連連稱讚,即便郡主那般板正的人,吃了湯圓也露出微微的笑意。
看主人家喜歡,老夫人身邊的王婆子趕緊開口誇讚“這湯圓從調餡、和麵,到下鍋可都是三娘子親手做的呢!”
三人一聽都十分驚訝,特彆是定遠侯,把祝長安誇得連天上的仙女都得自慚形穢。
郡主則是問祝長安怎麼會想到做這個湯圓。
祝長安解釋說是在某本遊記上看到的,因為嘴饞便想要做出來嘗嘗,加上“湯圓”這名字象征著“團團圓圓”,除夕家人團聚的時候吃這個最合適不過了。
這個解釋郡主似乎也挺滿意的,點了點頭就繼續吃著碗裡的湯圓。
吃完湯圓,一家人就守在爐火旁守歲。
郡主和老夫人商量著年後巡視莊子的事,定遠侯拿著一本兵書卻沒有看,而是在說祝長安今年身子好了許多,上元燈會的時候可以出去玩耍。
聽到上元燈會,祝長安一下來勁了。
她的家鄉是個小地方,從她有記憶起就沒有辦過燈會,記得以前在書上看到過有些地方元宵節會家家戶戶自己做花燈,便想著要自己做一盞花燈。
聽了她的想法,老夫人說反正守歲也沒什麼事做,乾脆就一起做花燈,就當玩了。
侯府的下人動作很快,不一會就把做花燈要用的材料和工具都拿來了。
本來就是一時興起,幾個人都不會做花燈,最後還是找了一個府裡會做燈籠的小廝來教他們。
侯府的下人見到這場麵都嘖嘖稱奇,直感歎三娘子病好了之後帶得府裡的氣氛都活躍了起來,從前哪能看到幾個主人家圍在一起做花燈啊。
但是終歸是術業有專攻,祝長安一家人做了一晚上的花燈,不是宣紙破了就是竹片燒了,忙活半天就隻有郡主一個人做出了花燈。
祝長安看著郡主手裡的花燈,滿臉羨慕地拍馬屁“母親好厲害!做的花燈又大又好看,便是比外麵賣的花燈也不差分毫!”
郡主剛畫完燈上的花紋,聽到祝長安的話,愣了一下,隨即轉了轉手上的花燈,平靜地開口“不過是不入流的小玩意,你若是喜歡,拿去便是了。我也倦了,大年初一還要去拜年,先回房睡了。”
說完就把花燈往桌子上一放,起身回了吉華院。
定遠侯朝女兒擠眉弄眼的,祝長安意會,拿起桌上的花燈,衝著郡主的背影笑嘻嘻地道謝“謝謝母親送給長安的花燈!”
郡主隻頓了一下,並沒有回頭。
祝長安這才仔細端詳手上的花燈。其實這個花燈並不算多精致,畢竟郡主從前也沒做過這種東西,不過第一次做就能做好一個完整的花燈已經很了不起了。
花燈上是郡主剛畫好的一株梨樹,梨樹的枝椏很長,開滿了梨花,還有些梨花被風吹散,無數的花瓣在風中飛舞盤旋。
定遠侯也湊過來看“你看,你母親畫的是你最喜歡的梨花。”
大約是被過年的歡樂氣氛感染,祝長安總覺得郡主今日給她的感覺柔軟了很多。
或許郡主並沒有她想的這麼厭惡女兒,說不定祝長安努努力,有朝一日也能得到自己最夢寐以求的母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祝長安捧著梨花燈笑得眼睛都彎成了月牙“母親送我的花燈真好看!”
大年初一是要去親朋好友家拜年的。
老夫人說自己年紀大了又熬了夜,就不跟祝長安他們去拜年了,定遠侯則是一早就進了宮,說是和皇帝有事相商。
所以最後出門拜年的,隻有祝長安和郡主兩個人。
母女倆在馬車裡相對而坐,郡主閉目養神,並沒有要和祝長安說話的意思,祝長安一向怵郡主,自然也不會主動搭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