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和袁子望一同進殿,眾人並不知道二人已經回到都城,眼神中大多透露著些許驚訝。
見兩人雖身著朝服,麵上的疲憊之色卻絲毫不減,想來是一回都城就換衣服來賀壽了。
看著袁子望一步步走近,祝長安也在不動聲色地打量著。
他似乎瘦了些,麵色也較之前黃了一點,眼下還有淡淡的青黑,想來是這段日子太過勞累,沒吃好也沒睡好。
心裡已經擬好了幾個滋補元氣的菜色,等宴會結束就去告訴小廚房的人,讓他們準備著。
袁子望似乎並沒有注意到祝長安,同太子一起目不斜視地走到帝後麵前恭敬行禮“兒臣臣拜見父皇陛下!”
這兩人突然回都城對於皇帝來說是意外之喜,先前座椅之爭的陰影全然散去,皇帝麵上儘是喜色。
他激動地拍了一下桌子,問道“回來了?修陽郡水災可全處理完了?”
“回父皇,此次救災物資由兒臣親自押運,確保每一分錢都用於救災!現下堤壩已經修繕完畢,兒臣六月中離開修陽郡時,百姓已經開始重建家園了!”因著宴會不是朝堂,太子沒有事無巨細地向皇帝稟報,隻挑了些重要的講,終歸已經是把修陽郡的事解決了。
太子講完,袁子望眉目低垂,也大概講了下他的工作成果“陛下,涉及此次修陽郡水災貪墨一案的官員臣已經查清,官員名單等明天上朝的時候便會呈到陛下案前。”
“唉,不用等明天!”大抵是心急,皇帝大手一揮,要求道“等下宴會結束你便送來上書房!”
皇帝都發話了,袁子望自然是從善如流,“是!”
修陽郡水災是大事,祝長安等人得知後不出五日,水災的消息便已經傳遍了大周各地的大街小巷。
正如祝長安先前的推測,修陽郡這個大周糧倉受災,各地紛紛掀起了“囤糧潮”。好在皇帝先前已經下旨,由官府暗中收購市麵上的糧食,等糧價波動的時候再和官府糧倉裡囤積的陳糧一起又放出來售賣,這才緩解了一部分搶購糧食的熱潮,不至於鬨出大麵積的饑荒。
但殿中的文武百官們,比起修陽郡的受災情況,大多是更關心袁子望手裡的那份貪墨官員名單!
賑災一事,向來是各級官員撈油水的好機會。幾乎經手賑災物資的每一層級官員都會或多或少地抽點到自己腰包裡。
人人心裡都覺得“賑災的錢那麼多,我稍微拿一點走又不礙事”,但就是這麼一級一級地抽下去,最後到了百姓手裡可能還不足十分之一。
這事早已經是朝中公開的秘密,如果不是修陽郡受災嚴重,又承擔著大周糧倉的職責,想必皇帝這次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就過去了。
但偏偏,皇帝這次就查了!
朝中官員眾多,底下的關係多是盤根錯枝,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邊遠小吏,說不準就是朝中二品大員的親戚。
即便皇帝這次讓袁子望查到三品官就收手,但若是查出來的人與自己有牽連,按照皇帝多疑的性子,難免不會哪天皇帝想起來,就被翻了舊賬!
丟了烏紗帽事小,若是被此事牽連丟了腦袋,那才是真正得不償失!
所以眾官員一早就想好了,等袁子望回都城就先去找他套套關係,看能不能把和自己有關的人員從名單裡剔出來。
沒想到這袁子望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悄咪咪地回都城也就算了,還直接殺到宮裡來麵聖,根本就沒給他們這個私下看名單的機會!
壽宴表麵上看著還是一盤和樂,實際上有不少官員的心早就被高高地提了起來!
祝長安瞥了一眼身旁的潘思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