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沐曉琳就在黃家村就過去了一月有餘。
沐曉琳在黃家村的住所和之前相比也產生了一些變化,除開沐曉琳要的池塘外,在院中還多了一個一人高的香爐,陣陣煙霧從裡麵飄出。
堂屋也清空擺放了一個供奉的祭台,前麵放著幾個草蒲團,而上方則擺著據說是仙夏時期統一了整個西黎修真界的仙祖塑像,
不過這個雕像沐曉琳隻是擺著糊弄村民用的,對於雕像本身沐曉琳則是十分的不屑一顧,平日連裝裝樣子給雕像添些香火之類的事情都不會去做。
隻是隨便擺了個香爐在雕像麵前,插了幾根燒了一半的香,假裝她平日裡做過這些事。
躺在樹蔭下的搖椅上,沐曉琳有些悠哉的哼著小曲。
這時院門被推開,兩隻小小的身影抬著扁擔水桶走了進來。
黃誌傑最終還是達成了自己的願望,拜入了沐曉琳的門下,當然,隻是名義上的。
此前沐曉琳想找些人來服侍自己的生活起居,順便做些雜活,便想了個收道童的名頭。
起先沐曉琳是隻準備收一個女孩子,其名為黃冬兒,年紀看上去與沐曉琳相仿,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做起事來是井井有條一點也不含糊,甚得沐曉琳喜歡。
不過沐曉琳一開始選她的原因,也隻是因為她是一幫孩子裡長得最清秀最好看的一個。
對於讓黃冬兒跟著沐曉琳一起,她的家人自是萬分願意,不管有沒有機會跟著沐曉琳學到幾分本事,跟著沐曉琳本身待遇就不會差,也是一件享福的事。
至於黃誌傑,則是村長黃一明跪著求沐曉琳收下的。
主要現在村子裡就黃誌傑一個孩子是孤兒,其他的要麼救得早父母雙方至少還有一個活著,要麼就都死了。
唯獨黃誌傑無人照顧,黃一明也隻是希望黃誌傑能有口飯吃罷了。
雖然沐曉琳是不太想同意,但她也明白一個道理,適當對凡人之中的領導者展露善意,可以更好的管理凡人,便也就同意了,畢竟沐曉琳也沒承諾什麼。
說起現在的黃家村,算是周邊過來的村民和逃亡過來的流民,加起來總共有四百三十六人,也算得上是一個大村子了,村裡也是新建了不少土屋,開墾了一些農田耕地。
不過靠著沐曉琳開出的靈湖,村裡已經收了三波糧了,根本不擔心糧食的問題。
看著靈湖的消耗情況,沐曉琳也是立了個規矩,以後這靈湖一個月開一次,多餘的糧食拿到周邊城鎮換成銀錢,其中七成的收入歸她,剩下的三成讓村民自行分配。
事實上,已經有村民將部分糧食拿去外麵售賣了,畢竟現在這個情況,雖然齊國高層在竭力遏製商人抬高糧價事情的發生,但糧食的價格還是層層加高,很難讓人不心動。
對於沐曉琳的規矩,村裡人自是沒有反對,畢竟這靈湖本身就是沐曉琳弄出來的,就算全拿走,他們這些凡人也說不了什麼。
還能留三成,在村民看來已經是沐曉琳給的莫大的恩惠了。
有了錢自然是好辦事了很多,沐曉琳也是給自己和兩個小家夥添置了不少東西,家具衣物飾品玩具等等。
當時沐曉琳擊退那些山匪後,那山老大還留下一匹老馬。
村民們好吃好喝喂養了半個多月後也是恢複了精壯的模樣,沐曉琳也是毫不客氣的讓這匹老馬分配再就業,給自己弄了一輛馬車。
畢竟沐曉琳有些招搖撞騙的物件不適合拜托村民幫自己購買,得需要她自己去,她可不想走路或者坐村民的牛車,對於她這位“上仙”來說可太掉價了。
有錢有糧有人了,沐曉琳也是把村民裡的那些獵戶以及一些青壯小夥給組織了起來,總共選了三十人成立了村子的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