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珽(一)_舊五代史品讀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舊五代史品讀 > 第1章 李珽(一)

第1章 李珽(一)(1 / 1)

李珽,字公度,其籍貫乃隴西敦煌,乃一地之靈秀所鐘。其家族曆史悠久,五世祖忠懿公李憕,以高風亮節著稱,其事跡載於《唐史》,光耀門楣,為後世所敬仰。其父李縠,亦非等閒之輩,於唐懿宗、唐僖宗兩朝為官,勤勉儘責,官至右諫議大夫,顯赫一時。

李珽自幼便展現出過人的聰慧與領悟力,才學出眾,猶如璀璨星辰,於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他尤為擅長詞賦,筆下生花,字字珠璣,令人歎為觀止。唐僖宗時,晉公王鐸執掌兵權,鎮守滑台,威震一方。李縠作為王鐸之賓客,常與府中高士談詩論文。一日,王鐸偶見李珽,見其風度翩翩,才華橫溢,不禁大加讚賞,視為奇才。

時光荏苒,李珽年方二十四,便以卓越之才,考中進士,踏入仕途。初入官場,他被授予校書郎之職,後又被拜為監察禦史,可謂春風得意,仕途順暢。然而,命運多舛,不久之後,他便遭遇了母喪,按照古禮,需丁憂守製,暫停官職。

在此之前,其父李縠因公殉職,靈柩停放在遠方,家境貧寒,無力將喪事妥善辦理。李珽與弟弟李琪,身處寒冬臘月,衣衫單薄,手持拐杖,心懷哀痛,四處奔波求助,希望能夠將父母之靈柩遷回合葬。他們曆經艱辛,兩次遷葬,終於了卻心願。在此期間,李珽每日僅食一頓飯,身體日漸虛弱,常躺於喪廬之中,無法起身。當時之有識之士,聞其事跡,無不深感歎息,為之動容。

服喪期滿,李珽本應再次被征召為禦史,然因其身體瘦弱,虛弱不堪,無法起身赴任,隻得作罷。此時,成汭鎮守荊州,聞李珽之名,心生敬仰,遂聘請他擔任掌書記。李珽初時不願,然成汭誠意拳拳,多次相邀,李珽終被其誠意所動,過了許久,方才接受此職。

公元899年至901年,乃天複年間,天下風雲變幻,戰事頻仍。淮西叛軍氣焰囂張,大規模圍攻夏口,兵鋒直逼巴陵。太祖聞訊,憂心如焚,急令成汭率領十萬水軍,援救鄂州,以解燃眉之急。

李珽深知此戰關係重大,遂向成汭進言“如今每艘戰船,皆可容納士兵千人,而裝載之糧食,卻是士兵之兩倍。如此一來,若遇緊急情況,戰船行動必然遲緩,難以應對。吳地之人,輕捷勇猛,善於水戰。倘若我等被他們牽製住,那麼武陵、武安兩地,皆有可能成為敵之盟友,屆時我軍將腹背受敵,後患無窮。不如派遣驍勇之將領,屯駐巴陵,以固守要地;而大軍則駐紮於對岸,嚴陣以待。若一日不與敵交戰,吳軍糧草必儘,鄂州之圍,自可不戰而解。”

然而,成汭性格剛烈果斷,自信滿滿,對於李珽之建議,並未采納。他堅信自己之判斷,以為憑借十萬水軍之威勢,定能擊退叛軍,保鄂州無虞。然世事難料,淮軍狡猾異常,他們乘風放火,戰船瞬間化為火海,士兵們或葬身火海,或溺亡於江水之中,慘不忍睹。成汭見大勢已去,心灰意冷,遂自沉於江中,以死殉國。朗州、潭州之人馬,趁機進入荊州,一切儘如李珽所預料。

此役之後,李珽之名,更添傳奇色彩。不久之後,襄州節度使趙匡凝,亦聞其才名,奏請李珽擔任掌書記。李珽欣然應允,前往襄州赴任。他勤勉儘責,為趙匡凝出謀劃策,深得信任。後來,他又入朝擔任左補闕,官聲更盛。

再過一年,太祖朱溫,因襄陽背叛自己,怒而率兵攻破之。趙匡凝見大勢已去,逃往揚州,以避鋒芒。太祖念及李珽之才,又任命他為天平軍掌書記,委以重任。李珽不負所望,儘職儘責,為太祖之霸業,立下汗馬功勞。

一日,太祖大會將佐,群英薈萃,氣勢恢宏。太祖環視眾人,最終目光落在李珽身上,他手指李珽,高聲讚歎道“此子才學出眾,智勇雙全,方為真正之掌書記也!”言罷,眾將皆點頭稱是,對李珽之才,無不欽佩。

喜歡舊五代史品讀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舊五代史品讀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局三隻小乞丐 逆襲重生:反擊耀新生 造反從荒溝村開始 諸天穿越,從慕容複開始 劍祖李無敵 我在紅樓做曹賊 我的世界:萬界修仙之路 我在年代文裡胡吃海塞 海賊之我的夥伴是沙奈朵 隻在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