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祖李國昌在討伐龐勳的戰役中,武皇年僅十五歲,卻已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英勇與才智。他毅然跟隨獻祖出征,衝鋒陷陣,所向披靡,其表現之出色,甚至超越了許多經驗豐富的將領。軍中人見他如此英勇,皆稱其為“飛虎子”,以讚譽他的勇猛無畏。在那場平定賊亂的戰鬥中,獻祖因其卓越的戰功被授予了振武節度使的職位,而武皇也因其出色的表現,成為了雲中牙將,開始了他在軍中的嶄露頭角。
在雲中任職期間,武皇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有一次,他住在彆館裡,擁著歌妓醉臥,享受著片刻的寧靜與歡愉。然而,危機卻悄然降臨。一個俠士持刀闖入,意圖謀害武皇。然而,當他突入內室時,卻隻見帳中烈火熊熊,仿佛有神明在守護。俠士被這突如其來的異象所震懾,驚恐不已,隻好倉皇退去。此事傳開後,武皇的威名更加遠播,人們都說他有神靈庇佑,不可侵犯。
又有一次,武皇與達靼部落的人比試箭術。達靼人指著空中翱翔的兩隻雕,挑釁地問道“你能一箭射中兩隻嗎?”麵對這樣的挑戰,武皇毫不畏懼。他立即彎弓射箭,隻見箭矢如流星般劃破長空,一箭貫穿了兩隻雕。這一箭之威,讓邊地的人都對他拜服不已,紛紛稱讚他是箭術無雙的英雄。
隨著時間的流逝,武皇逐漸長大成人,擔任了雲中守捉使的職位。他侍奉防禦使支謨,與同僚們相處融洽。然而,他性格中那份不羈與傲骨卻從未改變。有一次,在與同僚們早晨會集於官署時,他開玩笑地登上郡閣,徑直坐在了支謨的座位上。麵對這樣的舉動,支謨雖然心中不悅,但也不敢責怪他。畢竟,武皇的威名與實力擺在那裡,無人敢輕易得罪。這一年,大約是公元860年左右,武皇的傳奇故事已經在邊地廣為流傳。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乾符三年,即公元876年。這一年,朝廷任命段文楚為代北水陸發運、雲州防禦使。然而,當時連年饑荒,段文楚為了應對困境,逐漸削減了軍糧的供應。這一舉動引發了各軍的不滿與怨聲載道。武皇作為雲中防邊的督將,深知部下們的艱辛與不易。當他聽到部下們紛紛訴苦說軍糧不足時,他毅然決定挺身而出,為他們爭取應有的權益。
於是,在邊地將領程懷素、王行審、蓋寓、李存璋、薛鐵山、康君立等人的擁戴下,武皇率領近萬人的隊伍進入了雲州。他們駐紮在鬥雞台,城中將段文楚戴上刑具押出,以響應武皇的號召。諸將上書朝廷請求授予武皇兵權,以穩定邊地局勢。然而,朝廷卻並未同意這一請求,反而征調各路軍隊來討伐武皇。
麵對朝廷的圍剿與壓力,武皇並未退縮。他憑借著過人的智慧與勇氣,率領部下們奮勇抵抗。乾符五年,即公元878年,黃巢渡過長江,勢力日益蔓延。天子這才恍然大悟,意識到武皇在邊地的重要性。於是,他任命武皇為大同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以表彰其功績並期望他能夠平定邊地之亂。
同年冬天,獻祖出兵討伐黨項,然而吐渾的赫連鐸卻趁機攻占了振武。獻祖全族被吐渾俘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武皇得知消息後,立即前往定邊軍迎接獻祖回到雲州。然而,雲州的守將卻關閉城門拒絕接納他們。麵對這樣的困境,武皇並未氣餒。他率領部下們攻占蔚州、朔州的部分地區,得到了三千人的支援。他們駐紮在神武川的新城,與赫連鐸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對抗。
赫連鐸日夜圍攻新城,企圖一舉消滅武皇的勢力。然而,武皇與兩位兄弟卻四麵應戰,毫不畏懼。他們憑借著頑強的毅力與出色的戰術,成功地抵禦了赫連鐸的進攻。不久之後,獻祖從蔚州率軍趕到,與武皇會合。吐渾軍隊見勢不妙,隻好撤退。從此,武皇的軍勢再次振興,成為了邊地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天子見武皇勢力日益壯大,便任命赫連鐸為大同軍節度使,並命令他進軍討伐武皇。然而,武皇卻並未因此而畏懼。他深知自己的使命與責任,決定與赫連鐸一決高下。乾符六年春天,即公元879年,朝廷又任命昭義節度使李鈞為北麵招討使,率領上黨、太原的軍隊經過石嶺關,駐紮在代州。他們與幽州的李可舉會合赫連鐸一同攻打蔚州,企圖一舉消滅武皇的勢力。
麵對強大的敵人,獻祖率領一軍抵禦他們,而武皇則率領一軍向南抵達遮虜城以抵抗李鈞。兩軍對峙,氣氛緊張到了極點。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天公卻作美。這年冬天下了大雪,弓弩的弦都凍斷了,南方的軍隊又因為嚴寒而戰鬥力大減。武皇趁機發動進攻,在戰鬥中大敗敵軍。他們逃回代州,李鈞更是在混戰中不幸被流箭射中而死。
喜歡舊五代史品讀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舊五代史品讀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