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寧二年,即公元895年的正月,武皇李克用身在幽州,他深知穩定地方秩序、鞏固統治的重要性,於是命令李存審和劉仁恭這兩位經驗豐富的將領,對幽州所屬的各郡縣進行細致的巡察。他們的任務不僅是監督地方官員的施政情況,更是要深入了解民生疾苦,確保幽州這片土地上的安寧與繁榮。二月,鑒於燕地人民對劉仁恭的廣泛認可和信賴,武皇順應民意,任命劉仁恭為權幽州留後,負責處理幽州的日常事務。同時,為了確保幽州的穩定,武皇還留下了心腹燕留德等十餘人,他們分彆掌管軍政事務,形成了一套完整而高效的管理體係。在完成這些布局後,武皇才安心地撤軍回師,整個幽州之行共停留了四十天,期間的一切安排都顯得井然有序,彰顯出武皇的深謀遠慮和卓越領導力。
時間轉瞬即逝,到了六月,武皇再次踏上了征途。這一次,他率領著蕃漢聯軍,從晉陽出發,目標直指三輔地區。他們的任務是討伐由鳳翔的李茂貞、邠州的王行瑜、華州的韓建等人引發的叛亂。這三位將領,原本應是朝廷的棟梁之材,卻因一己私欲,起兵向朝廷進發,共同削弱王室的力量,甚至不惜殺害宰輔大臣,其行為之惡劣,令人發指。
事情的起因還要追溯到河中節度使王重盈的去世。王重盈去世後,他的兒子王珂(同時也是武皇的女婿)暫時接管了軍政大權。然而,這卻引來了王珂的哥哥王珙和王瑤的嫉妒與不滿。王珙是陝州節度使,王瑤是絳州刺史,他們二人聯手,企圖奪取河中節度使的職位。為此,他們向岐州、邠州、華州三鎮求援,聲稱王珂原本是仆人出身,根本沒有資格繼承節度使的職位。麵對這樣的挑釁,王珂自然不甘示弱,他向武皇求援,希望武皇能為他主持公道。
武皇聽聞此事,義憤填膺,他立即上表保薦王珂,請求朝廷正式授予他河中節度使的職位。皇帝深知武皇的威望與忠誠,於是欣然同意。然而,這卻激怒了李茂貞、王行瑜、韓建三人,他們竟然率兵入朝,大肆掠奪京城,還強迫皇帝任命王珂為同州節度使,而王瑤則為河中節度使。這樣的行徑,無疑是對朝廷權威的公然挑戰。
武皇見狀,怒不可遏,他毅然決然地舉兵上表,揭露這三位將領的罪行,並向他們所在的鎮發出檄文,聲討他們的不義之舉。三鎮將領聞訊,無不心驚膽戰,他們深知武皇的威名與實力,不敢輕易與之抗衡。
六月,武皇率軍駐紮在絳州,準備對王瑤展開攻勢。王瑤見唐軍兵臨城下,急忙登上城牆抵抗。然而,在武皇的英明指揮下,唐軍攻勢如潮,勢不可擋。經過十天的激戰,絳州終於被攻破。武皇在軍門前親手斬殺了王瑤,並誅殺了他的黨羽一千多人,以此震懾那些企圖背叛朝廷的奸佞之徒。
七月,武皇的軍隊繼續推進,駐紮在河中。王珂聞訊,親自前來迎接,表達了對武皇的無限感激與敬仰。此時,同州節度使王行約見勢不妙,竟然放棄城池逃往京城,並與左軍士兵一起劫掠西市,導致京城百姓大亂。王行約是王行瑜的弟弟,他的這一行為無疑加劇了局勢的緊張。
庚申日,樞密使駱全瓘因為武皇的軍隊即將到達京城,擔心皇帝的安全受到威脅,於是請求皇帝前往其他地方以避敵鋒。然而,這一建議卻被右軍指揮使李繼鵬(原名閻珪,李茂貞的養子)和駱全瓘利用,他們密謀劫持皇帝前往鳳翔,以圖不軌。與此同時,左軍指揮使王行實(也是王行瑜的弟弟)與劉景宣也打算劫持皇帝前往邠州。兩軍因此互相攻打,放火燒毀內門,煙火遮天蔽日,整個京城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皇帝見勢不妙,緊急下詔調集鹽州六都的士兵前來救駕。這些士兵在皇帝的命令下,奮勇追殺作亂的士兵,左右兩軍見勢不妙,紛紛退走。然而,王行瑜和李茂貞卻聲稱自己是來迎接皇帝的,皇帝心中恐懼,不敢輕易相信他們的話,於是逃往南山,在莎城駐紮以避風頭。
當天夜裡,天空中出現了火星侵犯心宿的異象,這讓人們更加擔心局勢的發展。壬戌日,武皇收複了同州,並聽說皇帝已經前往石門避難。他立即派遣判官王瑰帶著奏表前去問候皇帝,表達了自己對皇帝的忠誠與關心。皇帝見到武皇的奏表後,深感欣慰與感動,他派遣使者送來詔書,命令武皇與王珂一起討伐邠州、鳳翔的叛亂分子。
此時,武皇正在攻打華州,突然聽說李茂貞率領三萬士兵到達盩厔,王行瑜也率領士兵到達興平,他們打算前往石門迎接皇帝。武皇深知這二人心懷不軌,於是果斷解除對華州的包圍,進軍駐紮在渭橋,準備迎擊來犯之敵。皇帝見武皇如此忠誠勇猛,心中大感寬慰。他再次派遣延王李戒丕、丹王李允帶著詔書前來催促武皇的軍隊直接抵達邠州、鳳翔平叛。武皇接詔後,立即整裝待發,誓要將那些背叛朝廷的奸佞之徒一網打儘。
喜歡舊五代史品讀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舊五代史品讀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