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1年,即天佑八年的二月,戊午日這一天,李存勖的軍隊浩浩蕩蕩地抵達了洹水之地。周德威,這位英勇的將領,也率領著他的部隊進軍到了臨河,與李存勖形成了呼應之勢。緊接著的己未日,魏州的統帥羅周翰不甘示弱,他派出了五千精兵,企圖通過堵塞石灰窯口來阻擋李存勖軍隊的進攻。然而,周德威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領騎兵對魏軍發起了突襲,將他們逼入了觀音門這個狹窄的通道之中,使得魏軍陷入了被動。
當天,李存勖的軍隊步步緊逼,終於逼近了魏州城下。李存勖在狄公祠的西麵安營紮寨,準備對魏州城發起總攻。羅周翰見狀,隻好緊閉城門,企圖憑借堅固的城防來抵抗李存勖軍隊的猛烈攻勢。然而,李存勖軍隊卻並未因此退縮,他們奮勇攻城,使得魏州城幾乎被攻陷。
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李存勖不禁回想起了自己小時候跟隨先王渡過黃河的往事,心中感慨萬千。正值春天,桃花盛開,河水滿溢,李存勖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我想去看一看這春天的黃河,誰願意跟我去?”他的聲音充滿了豪情與期待。癸亥日這一天,李存勖帶著幾位親信,來到了黎陽,站在黃河岸邊,眺望著那滾滾東去的河水,心中湧動著無儘的思緒。
而就在這時,梁太祖卻派遣了一萬多士兵準備渡河,企圖對李存勖軍隊發起偷襲。然而,他們卻得知了李存勖軍隊的到來,嚇得連忙丟棄船隻,倉皇撤退。黎陽的將領張從楚、曹儒見狀,深知李存勖軍隊的強大,便率領部下三千人來投降。李存勖大喜過望,立即將他們的軍隊設立為左右匡霸使,以表彰他們的忠誠與勇敢。
乙醜日,周德威從臨清出發,一路勢如破竹,攻占了貝郡,又攻打博州,成功拿下了東武、朝城等地。此時,澶州的刺史張可臻卻棄城逃跑,使得周德威得以順利攻打黎陽,並一舉攻下了臨河、淇門等地。李存勖軍隊的聲勢愈發浩大,使得梁軍聞風喪膽。
庚午日,梁太祖在洛陽得知李存勖軍隊將要攻打河陽的消息,不禁大驚失色。他連忙率領親軍駐紮在白馬坡,企圖阻擋李存勖軍隊的進攻。然而,李存勖卻並未因此停下腳步。壬申日,他下令撤軍,率領著大軍向趙州進發。當李存勖到達趙州時,王鎔早已在此等候多時,他恭敬地前來迎接謁見,表達了對李存勖的敬意與忠誠。
第二天,李存勖為了犒賞三軍,大宴各路軍隊。宴會上,將士們歡聲笑語,氣氛熱烈異常。壬午日,李存勖從趙州出發,踏上了返回晉陽的路程。他留下周德威駐守趙州,以確保這片土地的安全與穩定。
然而,就在李存勖返回晉陽後不久,鎮州、定州便各自派遣使者前來報告幽州劉守光的凶惡僭越行為。他們請求李存勖推舉劉守光為尚父,以便讓他的惡行更加顯著,為將來的討伐埋下伏筆。乙未日,李存勖回到晉陽宮,立即召見監軍張承業和各位將領商議幽州的事情。經過一番商議,他們決定派遣牙將戴漢超攜帶墨寫的詔書和六鎮的書信前往幽州,推舉劉守光為尚書令、尚父。
劉守光得到這個消息後,卻並未因此收斂自己的惡行,反而更加凶惡猖獗。他竟然要求六鎮都尊奉他的冊封,企圖通過這種方式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然而,他的這種行為卻更加激起了六鎮的憤怒與不滿。
轉眼間到了五月,六鎮的使者紛紛到達幽州,與此同時,梁朝的使者也聚集在了那裡。他們都在密切關注著幽州的局勢發展,企圖從中尋找機會來謀取自己的利益。《通鑒考異》中引用《李存勖實錄》的記載,詳細描述了這一時期的複雜局勢。
然而,劉守光的野心卻並未因此得到滿足。他繼續縱容自己的惡行,使得幽州的局勢愈發動蕩不安。六月,他竟然命令有關部門確定尚父、采訪使的商議事項,企圖通過這種方式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然而,他的這種行為卻更加激怒了六鎮和梁朝。
在這個月裡,梁太祖派遣都招討使楊師厚率領三萬軍隊駐紮在邢州,企圖對幽州發起進攻。而李存勖則命令李嗣昭出兵掠奪相州、衛州後返回,以牽製梁軍的行動。雙方的軍事對抗愈發激烈,使得整個華北地區都籠罩在了一片戰爭的陰霾之中。
轉眼間到了秋天七月,李存勖為了加強與王鎔的聯盟關係,親自前往承天軍與王鎔會麵。王鎔是武皇的朋友,兩人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李存勖對他非常尊敬,捧著酒杯為他祝壽,王鎔也捧著酒杯回敬李存勖。在宴會上,王鎔的小兒子王昭誨跟隨在旁,李存勖見狀,便與王鎔約定了婚事,以進一步鞏固兩家的關係。
然而,就在這個看似和平的時刻,幽州的劉守光卻再次僭越稱帝,國號大燕,年號應天。這一行為無疑是對李存勖和六鎮的極大挑釁和侮辱。九月庚子日,梁太祖率領親軍從洛陽渡過黃河向北進發,企圖對幽州發起進攻。然而,當他到達相州時卻聽說李存勖的軍隊還沒有出發,於是隻好停了下來,等待時機。
十月,幽州的劉守光再次做出了令人震驚的舉動。他竟然殺死了李存勖派去的使者李承勳,隻因為他沒有行朝拜之禮。這一行為徹底激怒了李存勖和六鎮,使得他們對劉守光的仇恨更加深重。
終於,在公元911年的十一月辛醜日,燕軍侵犯了易州、定州,王處直前來向李存勖告急。李存勖深知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鬥,他立即召集將領們商議對策。十二月甲子日,李存勖派遣周德威、劉光浚、李嗣源以及各位將領率領蕃漢軍隊從晉陽出發,前往幽州討伐劉守光。
喜歡舊五代史品讀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舊五代史品讀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