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萬尾島附近海域是有清朝綠營水師巡邏的。
但是自從西洋人開始在廣州貿易之後,廣東綠營水師的防範重點一直在朝廣東、廈門一帶轉移。
他們重心一轉移,安南的海賊過來活動就多。
道光十二年1832年,廉州府海防區內的白龍尾洋麵上經常有海盜船三十餘隻集結在一起,海盜人數多至四五百。
這些海盜船以潿洲島為據點,以白龍尾島一帶洋麵為搶劫地點。
由於白龍尾島距越南很近,廉州府水師一出動,這些海盜便退入鄰近的安南國紅河口一帶躲避,致使圍剿無功。
道光帝於是年十一月專門禦批,諭當時兩廣總督盧坤“該處既與越南相連。可谘該國合力會剿”。
盧坤遵照道光帝的喻示,與越南有關方麵聯係,聯合采取會剿行動。
1833年3月,把這夥海盜逼至廉州灣海域,不但將經常在廉州冠頭嶺一帶遊弋作案的海盜頭目林致雲抓獲,還生擒了安南國的頭號巨盜阮保及隨從70餘名。
自從那次清理之後,大清就沒在對這塊注意過了,精力全部放在了廣州這邊。
最近的水師駐地在欽州,距離此地甚遠。
白龍尾駐有都司一名,千總一名,兵五十名,師船四艘,力量薄弱。
白龍尾至萬尾島再西至安南海防一帶,又利用雙方官兵不能越境之規則,海賊出沒還是難以禁絕。
經過數年的修身養息,當年被兩國聯合圍剿的海賊已經開始複蘇。
此時,海上的形勢又發生了重大變化,西洋人的商船日益增多,清朝違反海禁的小船也絡繹不絕。
安南境內阮朝政局安定,沿海已無戰火,船隻下海日益增多。安南國,尤其海防一帶的海賊也複蘇起來。
甚至,因為造船業的進步,安南有的膽大的海賊借助小島接力,甚至能到達婆羅洲和呂宋島附近搶劫。
安南其中有一支力量比較大的海賊隊伍,匪首是安南海防人,叫阮文安,手下有五十多人,三條大船。
他把家安置在海防附近的島上,也不怕海防的官府來剿他。
一旦海防的官府出動,他就將家屬也帶上船,開到白龍尾一帶找個小島暫居。
萬尾島碼頭的興起,是無法隱瞞的,阮文安早就看的眼紅了。
甚至,還裝作成商船去過一次,遠遠的觀察。
上次萬尾島和先安州鄧姓的那一仗在海麵上都是傳開的,都知道萬尾島火力猛,一條大船把先安州鄧姓的兩條大船都乾趴了,還繳獲了一條大船。
越是這樣,阮文安心裡越惦記,說明萬尾島現在有錢,才能配的上那麼強大的火器。
要是搶了萬尾島一票,那不是連錢帶火器都有了。
甚至,他還起了占了萬尾島的心。畢竟海上跑,家屬帶著也是風險,萬一遇難,連家小都沒了。
萬尾島這個飛地,官府想管也管不了,來回太遠。
據說中國也不管那塊地,任由自生自滅。
要是真的能占下來,以後家小就不怕官府圍剿了,即使官府真的來萬尾島,大不了跑去中國躲幾天。
現在據他所知,萬尾島沒有把船還給先安州鄧姓,那萬尾島就有兩隻大船。
要是打萬尾島的話,那就要聯合其他海賊一起,才保險。
再說,萬尾島後麵還有巫頭島,幾路海賊一起分都夠了。
阮文安對萬尾島念念不忘,已經開始聯合了幾家海賊,正在做著準備工作。
先安州鄧姓和萬尾島一戰之後,海賊圈都去打探過,彼時鄧姓還沒和萬尾島談和,所以知道的事情也都告訴了那些前來打探的海賊。
人少的海賊聽了介紹後,就斷了這個念頭,有實力的海賊則把當做情報留下了。
阮文安知道萬尾島在海戰中使用了竹製的盾牌,他現在正在海防的一個村子鐵匠那裡,定了一些鐵製的箭矢,準備帶上用火攻萬尾島的盾牌。
火器這一塊,他也在想辦法,他相信,萬尾島即使有火器,也不會有多少數量。
隻要船多抗過去,萬尾島就沒辦法抵抗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聯合力量,以絕對優勢去攻打萬尾島。
此時的廣州,最頭疼的人莫過琦善。
道光帝讓他打敗英人,但他到了廣州之後,見到了英人的艦隊,知道根本打不過。
他隻能使出他的拖字訣,期望能像天津一樣,拖到最後,英人不了了之。
所以,琦善在按照道光帝旨意一麵備戰的同時,一麵不斷地和英人談判,在談判中,琦善態度特彆好,英國人說什麼,他都笑容可掬地點頭。
但是他的點頭,絕對不意味著同意。
英國人按照外相巴麥尊指令草擬了所謂的穿鼻草約,要求中國賠償600萬兩煙價,進一步開放通商和割讓香港。
琦善對著英國人也不說“不”,也不搖頭,但是就是拖著不簽字。
一來二去,英國人急了,於是就開始動手,威懾琦善。
1月7日清晨,英國遠征軍總司令喬治懿律下令英軍往虎門進攻,用武力震懾中國官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英軍由英國當時最先進的蒸汽機鐵殼戰船“複仇女神號”打頭陣,進攻虎門海防的第一道防線,沙角炮台與大角炮台。
“複仇女神號”與其它兩艘輕型戰船接近虎門的第一道防線沙角炮台。
英國戰艦不與炮台多作糾纏,直接將地麵部隊放到沙角炮台火力不及的南邊。
很快,英軍的五個步兵團和皇家海軍陸戰隊就完成了登陸作戰,由第26步兵團少校普拉特指揮。
陸戰隊打頭陣,五個步兵團與炮兵連跟隨其後。
在行走一個多英裡之後,普拉特率軍登上了炮台南邊的高地,並在製高點上建起野戰火炮陣地,中國清朝軍隊發現英國人地麵部隊後立刻開炮。
然而,這時的皇家海軍陸戰隊穿過了山的右肩,從東邊襲擊中國陣地。
中國軍隊開始向後撤,英軍占領第一座炮台。
同時37步兵團的兩個連也趕到炮台東側,大清軍隊損失慘重。
普拉特下令山丘上的部分英軍向前推進。
水上方麵,不依賴風向的蒸汽機動力“複仇女神號”像幽靈一樣在沿岸炮擊,炸毀水師戰船與衝散中國守軍。
陸麵與海麵的交叉火力網之下,中國守軍陣型徹底被破壞,海軍陸戰隊的兩支連率先搶進炮台,掛上英國軍旗,至此,沙角炮台失守。
另一方麵,4艘英國戰艦逼近西邊的大角炮台。
接近正午時,一支英軍從南端登陸,一支從北端登陸,在海麵上還有英國戰艦炮擊。
三麵夾攻之下,大角炮台也失守,至此,虎門海防第一道防線徹底崩潰。
此戰,英軍0人死亡,38人受傷,清軍則150人被俘,傷亡744人,11艘戰船被毀,損失了82位炮台。
此戰,讓中國清朝的官員知道了火器與艦船與英國人之間的差距,也知道了英國人不僅僅是艦船厲害,陸戰同樣在行。
隔天,1月8日,琦善要求重開談判,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派人請求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