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堂上的諸位大臣也慢慢習慣帝後兩人同時上朝。
當然,其中也有死活不同意,一直在早朝的時候大放厥詞的。
都被蘇炳態度強硬的將人官帽子摘了,將人遣送回了老家。
也就是這一年,南喬作為皇後提出一個新的政策,那就是科舉製。
作為朝堂選舉官員的標準。
目前的夏朝還是以世襲製為主,察舉製為輔。讓社會階級趨向於固定化,官僚隊伍也變的日益腐朽和臃腫。
在南喬首次提出來後,蘇炳一下子就上了心。
他看過眾多的書籍,還有幾年的朝野曆練。他很清楚的知道這一套新的製度對這個國家來說。會注入多大的活力。
蘇炳當然很開心,南喬提出來後,世人都不會在抨擊皇後也參與朝堂政事。
就憑借這一份功勞,就能光明正大的站在朝堂之上。
果然,當南喬在早朝上將科舉製的形式提出來後,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一部分官員死活不同意這一套,但是朝堂上接近一大半都是新上任的年輕人,對這個國家還有朝堂諸事儘心儘責。
大部分官員還是能夠一眼看出這套選舉製度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在朝堂上爭論了兩個月後,夏朝的科舉製還是以不可擋的趨勢推行了下去。
這一次南喬和蘇炳兩人細細考量,將算術,經論和詩詞等都加入進去。
不出所料,當這一份京城的詔書宣告天下的時候,引起了民間的無數議論。
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上去,還有不少人感歎皇後娘娘的才華驚人。
民間都對皇後娘娘跟著皇帝二人一起參政這一事大加讚賞。
從蘇炳登基後,夏國改號稱元年,元二年,科舉製全國實行,這一製度為夏國的朝堂了無數民間的才子和能乾的官吏。
朝堂上也開始煥然一新,中央的朝政辦事速度遠超以往,整個國家都開始變得生機勃勃起來。
基本上,元三年,朝堂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女官也就是南喬以前莊子上的管事,祥嬸黃祥。
也開始湧現,憑著培養出來的高產種植糧食玉米,還有馬鈴薯等。
哪怕黃祥已經在朝堂上說過,種子都是皇後娘娘辛苦派人出去尋找的,自己僅僅隻是記錄研究。
但朝堂諸公完全不敢否認她的功勞,因為她已經用那些種子成功培育了兩代出來,現在這些種子都已經可以宣發出去了。
她新研究出來的種子,產量也更好,同時也更適合夏國本國的土地。
她已經找人試驗過,新品種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都能成功種植。
這些東西都是官員們去親眼見證過。
所以,當南喬提拔她為工部侍郎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出來反對。
從那以後,朝堂中人在朝事上的都變得更積極,害怕帝後二人對他們不滿。
南喬沒有心思關注他們,把糧食這一甩手出來後。
南喬開始下旨,在全天下尋找能夠對能工巧匠。
以前南喬無聊的時候,記下了古代紡織機的樣式,南喬憑借腦中的潦草記憶,將圖紙畫出來交給工部去研究。
同時,蘇炳也在南喬的建議下,全國全麵放開海禁。
夏國其實是有海禁的,要不然也不會全國臨海的州縣那麼多,卻隻有寥寥幾個港口。
南喬同時也掌握著皇宮的內務府,她打算著建立一家皇商出去與外邦做生意。
當海路通暢以後,夏國的海上貿易變得異常的繁榮。
蘇炳也能看出其中的巨大利益,在與南喬商議討論後,一致開始建立朝廷的海軍。
專門打擊海盜的同時還為夏國的商隊保護。同時更重要的是向外邦國家展示軍事力量。
元五年,工部的第一台紡織機被製造出來,皇室直接給人黃金萬兩,還提升了其官職。
激起了大部人的創新想法,畢竟現在的朝堂風格已經大大改變,比較務實。
不管是提出來的建議也好,還是研製出來的新東西也好,凡是利於國家,有利於百姓的。都被大大封賞。
當國家的金庫越來越多的時候,南喬也提出了一直以來的想法,開始在全國範圍內修路。
先從主要貿易的地區開始修起,主修大道。
朝堂上的人才體會到海上貿易的甜頭,自然不會反對。
其實,這也是老話題了,畢竟從當初某個地方遭災開始,朝堂也不再像以往那麼免費資助,雖然大部分百姓根本沒有見到這些銀子。
南喬直接提出了以工代賑。
時間一長了之後,朝中眾人也就發現了修路的好處,那些凡是修好路的州縣,經濟上所收到的稅收都有很明顯的提升。
現在國庫富足,皇後娘娘提出在全國修路,各位都能發現其中好處,自然也不會反對。
一轉眼,離新帝登基已經過去了七八年,整個夏國國力變得異常強大和繁榮。
南喬與蘇炳的兒子也已經四五歲,當時一出生就被封為太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同時先帝關押在辛者庫中心的諸位皇子的問題也被人提了上來,朝堂上蘇炳與南喬二人對視一眼。
兩人曾經都商討過,其實將他們放出來也可以。
也給他們一個為朝庭辦事的機會,畢竟提出來那個人天天都在喊,每年多招點官員。
自從帝後二人上台以後,他們朝廷的官員那個不是忙的團團轉,對人才的渴求也更急切。
當初那些皇子,無論是手段還是能力都是不缺的。
現在帝後二人的位置也已經穩固,還有資質優秀的繼承人。
那把他們放出來一起乾活,不也能多加幾個人手嗎?
這話的意思剛剛才表露出來,朝堂上大部人都表示認同。
蘇炳當然要滿足各位手下的願望了,第二天就將各位哥哥一起從那裡放了出來,給了他們一個月的時間重新安頓一下家人。
慢慢熟悉一下現在這個變化巨大的國家,之後就將人踢到各部去做事。
其中最多的人被蘇炳弄到了刑部去,正好他們的身份合適。
他就不給他們設置喬姐姐說的什麼績效了,那怎麼也要作用吧。
同時,皇宮裡麵先帝的嬪妃,有皇子的都可以出宮去和皇子一起住,沒有的人也讓她們遷往彆宮了。
當然皇家還是一直在養著她們的,南喬也不小氣,對她們都挺大方,全部按著封號和地位給足了銀兩。
在時機成熟以後,南喬也專門去尋找她們一趟,慢慢說服她們一起建立一個孤兒院,開辦一個女子學堂等。
給全天下一個表率,讓女孩子也更能夠出去求學。
當然,現在就想讓男女平等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