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無論拳腳身法,還是進攻的角度與速度,都是刁鑽至極,防不勝防。
牽招則是任你驚濤駭浪,我自穩如磐石,以守代攻,攻防兼備,時不時再來幾招以命搏命,逼得陳蘭不得不撤招回防。
眾人看得心驚肉跳,激情澎湃,紛紛直起身子鼓掌助威,真是好一場龍爭虎鬥!
俗話說‘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在場諸人中也有幾位識貨的大行家。
袁紹袁術任俠放蕩,田易前世在校園裡也是身經百戰,且不說彆人,就這三位,哪一個不是眼光精準,閱人無數。
場中二人打得難解難分,他們三人在場外一心觀戰,自然看得清清楚楚。
原來論武技,那牽招毫不遜色於陳蘭,而且在戰術上也頗為高明。
從他的舉動不難看出,其實他一直都在刻意激怒陳蘭,逼其與自己硬拚,以藉此挫削陳蘭的銳氣。
眾所周知,刺客講究的就是快、狠、準、一擊斃命,拖得越久就越是對己不利。
譬如豹子撲食,不中即退。
而武師則恰恰相反,他們講究穩中求勝,步步為營,穩紮穩打,越到後期後勁越足。
譬如大河奔湧,連綿不絕。
眼下牽招采用守勢,在陳蘭的一陣迅猛狂攻之下隻能暫避鋒芒,處處受製。
旁人表麵上看似是陳蘭占儘上風,但實則他已是強弩之末。
牽招根本就有驚無險,隻是在等待最佳的反攻時機。
若陳蘭沒有什麼必殺絕技,再這麼持續下去,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要飲恨當場了。
果然,此時陳蘭的額頭已隱隱見汗,心下暗呼失策。
原以為這個牽招防守有餘,進攻不足,不曾想他後勁竟然如此綿長。
而且他應該深知刺客的弱點,料定我不能持久,所以有意利用格擋來拖延時間。
我好幾次假裝露出破綻誘他來攻,可惜他就給你來個視而不見,你說還能拿他怎麼著。
年紀輕輕便這般了得,戰鬥天賦之高實是大出自己意料之外。
哼,若不是正麵交鋒本就不是我的強項,又沒有利器在手使不出必殺,我早就叫這小子橫屍當場了!
今日絕不能給主公丟臉,幸好我向來謹慎,角力之前已提前備下後手,要不然還真能讓這豎子一朝得誌了。
想到此處,陳蘭立即改變策略,逐漸放緩了自己的進攻速度,並開始嘗試著跟牽招拉開距離,就連拳腳上都刻意收回了幾成力量,露出轉攻為守的趨勢來。
牽招隻以為陳蘭氣力不濟,已然無法再組織起有效的進攻。
按他的經驗推測,這時候對方幾乎不可能是裝出來的。
於是朗聲大笑道“不過如此而已。”
接著一改之前保守的打法,霎那間氣勢大盛,轉守為攻,拳腳所至,大開大闔,配合自己穩固玄妙的步法,壓著陳蘭不住往圈子邊緣退去。
陳蘭看起來如同受牽招氣勢所攝,心生怯意,節節敗退,實則此刻內心得意至極。
小子,你還是太嫩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