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獨立營改變了打法,沒有一開始就把鬼子全部放進根據地。
三路大軍中,左路、中路的鬼子都遭到了獨立營的阻擊,隻有右路任其長驅直入。
獨立營的策略很明確,就是要讓鬼子的三路大軍脫節,然後各個擊破。
鷹嘴嶺方向,鬼子的搜索隊遭到三連迎頭痛擊,傷亡近半後退了回去,扔下了十幾具屍體。
三連的四個排並沒有全部擺在鷹嘴嶺,而是分成了兩個梯隊。
鷹嘴嶺是防守的重點,部署了兩個步兵排、一個機炮排,拖後幾百米又擺了一個排負責接應。
鬼子在公路南側的搜索小隊總共54人,被一排輕鬆擊退,這個沒有任何懸念,隻是開胃菜。
鬼子搜索隊的目的也是為了發現八路軍,雙方都是淺嘗輒止,真正的較量還沒有開始。
“喲西,八路軍果然在鷹嘴嶺有伏兵,都說獨立營戰力強悍,那就讓西尾中隊好好會會他們。”
作為野戰中隊,西尾大尉有著自己的驕傲,野戰他還沒懼過誰,壓根沒有想過要向大隊長請求火力支援。
在鬼子三路大軍中,中路的火力是最猛的,不僅有大隊炮,還有威力強大的聯隊炮;
擺明車馬打,八路軍一個師都不敢跟鬼子野戰聯隊硬拚,三連也不例外。
西尾中隊已經戰損了大半個小隊,還能用於作戰的士兵大約150人,這些鬼子排成三個攻擊波,氣勢洶洶地湧向鷹嘴嶺。
趙德安也不敢托大,當鬼子散兵推進到火力封鎖區後,當即下令機炮排的兩挺九二重機槍開火;
二道長長的火舌不斷吞噬著鬼子的狗命,西尾大尉眉頭一皺,八路軍的火力超出了他的想象。
鬼子的一個標準野戰中隊,下轄3個54人的步兵小隊和19人的中隊部,裝備9挺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6至8具擲彈筒;
沒有重機槍和迫擊炮,九二重機槍都在大隊機槍中隊,每個中隊8挺;
步兵炮小隊有2門70毫米步兵炮,後來為了加強大隊一級火力,又裝備了3至4門90毫米迫擊炮。
不管是步兵炮還是迫擊炮,都屬於大隊炮,中隊一般不會配備。
西尾中隊並沒有夠得著九二重機槍的裝備,所以隻能被動挨打;
擲彈筒雖然可以當超輕型迫擊炮使用,但射程太近,對幾百米外的重機槍構不成威脅。
鬼子步兵非常強悍,並沒有因為火力被壓製就放棄進攻,而是頂著彈雨突擊;
他們的戰術動作嫻熟,小組配備默契,散兵線一直在緩慢推進,對不時倒下的同伴完全無視。
儘管鬼子沒有重火力,機炮排的兩挺九二重機槍也是在不斷地變換陣地,打半個彈板就會轉移。
不知不覺間,鬼子的散兵線就推進到了第一道戰壕跟前,一排長鄭永康果斷下令開火;
一排5個步兵班的機、步槍火力全開,鬼子的傷亡大增,沒有中槍的鬼子也順勢趴在了山坡上,自發的向守軍開火還擊。
獨立營在班、排兩級也實行了標準化,每個班13人,裝備一挺機槍,11支步槍,一支南部手槍(班長近戰防身用);
11名步槍手中有2名神槍手,使用三八式步槍,沒有配備瞄準鏡,他們的任務是保護機槍,專打鬼子的擲彈筒兵。
火力班裝備三具擲彈筒,用來壓製鬼子的機槍,火力已經超過了鬼子一個步兵小隊。
機炮排的兩門飛雷炮是步兵連的支援火力,在防禦作戰時就架在戰壕內,需要的時候可以給鬼子來一下狠的。
沈振華給飛雷炮定性為消耗性火炮,軍工廠自己就可以生產,能發射三、五個炸藥包就賺了。
鬼子的步槍手被壓製住後,機槍組就在兩三百米外火力支援,一排也開始出現傷亡。
野戰中隊鬼子的槍法非常準,幾乎槍槍到肉,而三連占有地形優勢,躲在戰壕內射擊,所以傷亡要少得多。
雙方開啟了陣地戰模式,你來我往打得很是熱鬨。
獨立營經過重新編組訓練後,國府軍戰俘比重大增,這些都是百戰餘生的老兵,打陣地仗並不怵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