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朱元璋元末義軍領袖,以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太平盛世為目標,心懷百姓,極具戰略眼光,善於用人,在軍中威望極高。
徐達朱元璋麾下的核心將領,智勇雙全,軍事指揮能力卓越,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是朱元璋軍事戰略的重要執行者。
常遇春勇猛無畏,作戰時勇往直前,銳不可當,性格豪爽,是軍中的先鋒猛將,一心渴望為朱元璋的霸業立下赫赫戰功。
耿炳文朱元璋的部將,奉命攻打長興,成功後負責鎮守長興。
劉成協助耿炳文攻打長興,後成為其副手,共同戍守長興。
邵榮與徐達一同攻打常州,在戰場上發揮重要作用。
張士誠元末割據勢力之一,與朱元璋勢力存在競爭關係,野心勃勃,試圖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張九六張士誠的弟弟,奉命率兵援救常州。
張德張士誠的部將,在常州之戰中被徐達等人擒獲。
謝國璽寧國守將,與朱亮祖一同抵抗常遇春的進攻。
朱亮祖寧國守將,作戰勇猛,在與常遇春的戰鬥中敗逃。
趙繼祖參與攻打江陰,在戰鬥中發揮積極作用。
郭天祿與趙繼祖等人一起進攻江陰,為攻克江陰貢獻力量。
吳良負責攻打江陰,成功後留守江陰。
費子賢廣興翼元帥,奉命攻打武康,成功拿下該地。
潘萬戶武康守將,與費子賢的軍隊交戰,最終戰敗。
廖永安與常遇春一同攻打池州,在戰鬥中協同作戰。
吳國寶與常遇春一起率領舟師攻打池州,積極參與戰鬥。
洪某池州守將,在城池被攻破後被常遇春斬殺。
魏壽池州彆將,被常遇春擒獲。
徐天麟池州彆將,與魏壽一同被擒。
第一幕長興之戰
【時間】至正十七年二月乙亥
【地點】長興城外
【耿炳文、劉成率領軍隊浩浩蕩蕩地向長興進發,抵達長興城下後,與張士誠的守將趙打虎對峙】
耿炳文(騎在馬上,大聲呼喊)“趙打虎,你今日已無路可逃,趁早投降,可免一死!”
趙打虎(不屑地冷笑)“哼,就憑你們,也想拿下長興?我有三千精兵,定要讓你們有來無回!”
【雙方軍隊隨即展開激烈戰鬥,喊殺聲震天。耿炳文和劉成身先士卒,帶領士兵們奮勇向前】
耿炳文(揮舞著兵器,大聲傳令)“兄弟們,為了主公,為了百姓,衝啊!”
【經過一番激戰,趙打虎的軍隊漸漸不敵,開始敗退】
趙打虎(驚恐地大喊)“不好,快撤!”
【趙打虎率領殘兵敗將逃走,耿炳文和劉成順利攻克長興】
耿炳文(站在城牆上,看著城中百姓,大聲說)“百姓們勿驚,我們是朱元璋將軍的軍隊,是來保護你們的。”
【隨後,朱元璋下令,命耿炳文為總兵官,守長興,劉成為副,率所部兵戍之】
第二幕常州交鋒
【時間】三月辛卯
【地點】常州城外
【徐達、邵榮率領軍隊進攻常州,張士誠得知後,派遣弟弟張九六率兵前來救援。雙方軍隊在常州城外展開激烈戰鬥】
徐達(冷靜地指揮作戰)“將士們,張士誠的援兵到了,大家不要慌亂,按照計劃行事!”
邵榮(揮舞著長槍,大聲呼喊)“殺啊,讓張士誠看看我們的厲害!”
【張九六率領援兵衝入戰場,試圖突破徐達的防線】
張九六(大聲喊道)“兄弟們,給我衝,擊退朱元璋的軍隊!”
【然而,徐達和邵榮的軍隊配合默契,成功抵禦了張九六的進攻,並逐漸占據上風】
徐達(看準時機,下令)“反擊,給我狠狠地打!”
【徐達的軍隊發起猛烈反擊,張九六的軍隊漸漸抵擋不住,開始潰敗】
張九六(無奈地喊道)“撤,快撤!”
【徐達等人乘勝追擊,擊敗了張九六的軍隊,還擒獲了張士誠的部將張德】
第三幕勸和不成
【時間】四月丙申
【地點】朱元璋營帳
【朱元璋坐在營帳中,沉思片刻後,決定寫信給張士誠,希望能夠避免戰爭,讓百姓安居樂業】
朱元璋(對謀士說)“張士誠與我連年交戰,百姓受苦。我雖勢力漸大,但仍不想輕易動兵。你幫我擬一封信,勸他與我通好。”
【謀士很快擬好信,朱元璋審閱後,滿意地點點頭,派人將信送給張士誠】
【信中寫道“近聞足下兵由通州,遂有昆山、太倉、鬆江諸郡,吾甚為足下喜。吾與足下,壤地相接,而勢力相侔,吾以為宜各保其境,以俟天命。不意足下聽一二說客之謀,欲並吾之鎮江,遂興兵構怨,連年不解,互有勝負。然吾猶欲與足下通好,使百姓各安其生,而足下不諒,複遣兵攻我宜興。宜興之民,皆吾赤子,足下無故欲殺之,此吾所不能忍也。今吾提兵東向,直抵姑蘇,所過秋毫無犯,百姓皆喜。吾之此舉,非有他求,蓋欲為百姓除害耳。若足下能以生靈為念,去歲之釁,一皆置之勿論,而以通好為事,則吾之願也。不然,勝負之數,未可預定,徒為百姓之患,非吾之所欲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然而,張士誠收到信後,並未回複,繼續與朱元璋為敵】
第四幕寧國之戰
【時間】五月丁巳
【地點】寧國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