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洪武四年三月_明朝皇帝往事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明朝皇帝往事 > 第57章 洪武四年三月

第57章 洪武四年三月(1 / 2)

角色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出身貧寒卻曆經磨難建立大明王朝,深知人才對於國家建設的重要性,對科舉選拔人才極為重視,希望通過科舉為國家選拔出經世致用的棟梁之才。

李善長已致仕,但在朝堂上仍有威望,他富有謀略,參與了明朝初期諸多製度的製定,對科舉取士的意義和影響有著深刻理解。

汪廣洋中書右丞相,負責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對科舉事務的組織和執行起著協調作用,力求科舉順利進行,為國家選拔合適人才。

胡惟庸中書左丞,精明乾練,積極參與朝廷事務,在科舉相關決策中,努力展現自己的見解和能力,期望在選拔人才方麵有所作為。

禮部尚書掌管國家禮儀和科舉等文化教育事務,對科舉考試的流程、規則極為熟悉,確保考試按照既定禮儀和程序進行。

翰林院學士飽讀詩書,學識淵博,參與科舉閱卷等工作,憑借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對人才的判斷力,為選拔優秀人才專業意見。

吳伯宗本次科舉進士及第第一名,才華橫溢,誌向遠大,渴望在朝堂上施展抱負,為國家貢獻力量。

金濤高麗入試登第者,雖身處異鄉,但對漢文化有一定了解,因語言不通,在任職和融入當地上麵臨挑戰。

樸實、柳伯儒高麗入試未登第者,與金濤一同前來,因考試結果和語言問題,決定回國。

第一幕科舉盛事,天子臨殿

時間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清晨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奉天殿莊嚴肅穆,雕梁畫棟間彌漫著莊重的氣息。殿內,一排排書案整齊排列,參加策試的舉子們身著整潔的服飾,神色緊張又期待。朱元璋身著龍袍,端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眾人。

太監(高聲唱喏)策試進士,開始!

舉子們(整齊跪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聲音洪亮,打破了殿內的寂靜)眾舉子平身。今日,朕親臨策試,望爾等各抒己見,展現真才實學,為我大明的繁榮出謀劃策。

舉子們謝陛下!

朱元璋禮部尚書,策試事宜可都準備妥當?

禮部尚書(出列,跪地行禮,聲音洪亮)陛下,一切準備就緒。策試題目已精心擬定,考場秩序井然,閱卷官員也已就位,定能確保策試公平公正地進行。

朱元璋好,科舉乃國家選拔人才的大事,關乎國家的未來。此次策試,務必選拔出真正有學識、有見解的人才。

第二幕策試完畢,金榜題名

時間幾日後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經過幾日緊張的閱卷和評定,科舉結果終於塵埃落定。奉天殿內再次聚集了眾多官員和新科進士。

禮部尚書(手捧金榜,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科舉已畢,登第者一百二十人。賜吳伯宗、郭翀、吳公達等三人進士及第,第二甲十七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百人賜同進士出身。

(新科進士們紛紛跪地謝恩,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

吳伯宗(激動地說)臣等承蒙陛下隆恩,定當竭儘全力,為陛下分憂,為大明效力。

朱元璋(微笑著,看著新科進士們)你們皆是我大明的棟梁之才,日後要在各自的崗位上,勤勉奉公,不可辜負朕的期望。吳伯宗,朕賜你朝服、冠帶,授禮部員外郎,望你在禮部,能有所建樹。

吳伯宗(跪地,恭敬地說)陛下放心,臣定當兢兢業業,不負陛下重托。

第三幕高麗士子,來去之間

時間隨後

地點應天,奉天殿

禮部尚書(再次出列,跪地奏道)陛下,此次高麗入試者有三人,分彆是金濤、樸實、柳伯儒。其中隻有金濤登第,授東昌府丘縣丞。然三人皆以不通漢語為由,請求回國。

朱元璋(微微皺眉,思考片刻)丞相,你怎麼看此事?

汪廣洋(出列,拱手行禮)陛下,高麗士子前來參加我朝科舉,本是好事,彰顯了我大明文化的影響力。如今他們因語言不通欲回國,臣以為可降詔給予豐厚路費,派船送他們回國,如此既能展現我大明的寬厚胸懷,也能增進與高麗的友好關係。

朱元璋(點頭讚同)丞相所言極是。我大明以仁治國,對待友邦之人,當以禮相待。就依丞相所言,給予他們豐厚路費,派船送回。金濤雖登第,但語言不通恐難以履職,也一同送回吧。

胡惟庸(出列,補充道)陛下,臣建議可在日後與高麗的交流中,加強文化教育方麵的合作,促進兩國文化的融合,或許能讓更多高麗士子更好地適應我朝科舉和任職。



最新小说: 都穿書了,誰還走劇情 六道禦魂記 校花和她閨蜜都追我,我該怎麼辦 hp斯萊特林的首席小姐 隨軍一見麵,冷麵軍官動了情 穿書七零:惡毒軍嫂出息了 逃離係統的逆天魅惑者 都市影武者 幸福人生的選擇 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