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早朝開篇,史策初成議
【時間】洪武七年五月丙寅朔,天剛蒙蒙亮,應天府的皇宮內已一片忙碌。奉天殿外,太監們正緊張地布置著,準備迎接早朝。隨著悠揚的鐘聲響起,文武百官身著朝服,魚貫而入,文東武西,整齊地排列在大殿兩側,等待著朱元璋的到來。】
【地點】奉天殿
【太監扯著嗓子高喊“皇上駕到!”朱元璋身著龍袍,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上龍椅,目光威嚴地掃視著群臣。】
朱元璋(聲音洪亮,回蕩在大殿)“眾愛卿平身,今日可有要事啟奏?”
【翰林學士宋濂率先出列,雙手捧著一本厚厚的典籍,神色恭敬。】
宋濂(語氣激動,難以掩飾興奮)“陛下,大喜之事!《大明日曆》已修成,此書涵蓋陛下起兵臨濠至即位六年癸醜冬十二月的征伐、禮樂、刑政等各類事項,共一百卷。”
【朱元璋微微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神色,伸手接過《大明日曆》,仔細翻閱起來。】
朱元璋(滿意地說)“宋愛卿及諸位編撰人員辛苦了。這《大明日曆》乃我大明曆史之見證,意義重大。”
【宋濂(連忙跪地,說道)“陛下,臣等還有一事奏請。臣等請求仿照《貞觀政要》,分類編輯聖政為《皇明寶訓》,以便後世子孫學習陛下的治國之道。”
【朱元璋(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緩緩說道)“此建議甚好。朕之治國理念,當傳承下去,讓後世子孫知曉。就依卿所奏,著手編纂《皇明寶訓》。”
【旁白臨濠,乃朱元璋的故鄉,位於今安徽鳳陽。此地是朱元璋起家的地方,從這裡開始,他踏上了統一全國的征程。《大明日曆》的修成,記錄了大明從草創到逐漸穩固的曆程,而《皇明寶訓》的編纂,則承載著朱元璋對後世子孫的期望。】
【宋濂(領命道)“臣遵旨,定當儘心儘力編纂《皇明寶訓》。”】
第二幕祭祀稅賦,民生國本論
【時間】早朝繼續,禮部尚書牛諒出列,奏報祭祀與稅賦之事。】
【地點】奉天殿
【牛諒(恭敬地說)“陛下,己巳夏至,已祭皇地祗於方丘,祭祀儀式圓滿完成。另外,臣建議免蘇州、鬆江、嘉興諸府夏稅。”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祭祀皇地祗,關乎國本,儀式務必莊重。至於免蘇州、鬆江、嘉興諸府夏稅,可有緣由?”
【牛諒(連忙解釋道)“陛下,這蘇州、鬆江、嘉興諸府,地處江南水鄉,乃我大明的賦稅重地。然近來百姓生活艱辛,為體恤民情,故建議免其夏稅。”
【旁白蘇州、鬆江、嘉興,位於長江下遊的太湖流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當時全國的經濟中心之一。這裡的賦稅在國家財政收入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朱元璋深知民生的重要性,權衡之下,決定減免夏稅。】
【朱元璋(緩緩說道)“百姓乃國家之本,既然百姓生活不易,就依卿所奏,免其夏稅。”
【牛諒(領命道)“臣遵旨,會安排相關事宜。”】
第三幕軍事奏捷,邊疆喜訊傳
【時間】兵部尚書唐鐸出列,神色激動,奏報軍事行動與人員捕獲之事。】
【地點】奉天殿
【唐鐸(大聲說)“陛下,喜訊傳來!都督僉事張溫等追獲故元將校及人民一百二十五人;大同都衛出兵豐州、雲內等處,捕獲韃靼六百九十五戶,計一千九百九十三人。”
【朱元璋(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說道)“好,張溫及大同都衛將士奮勇殺敵,為我大明立下戰功。這豐州、雲內,地處北方邊疆,戰略地位重要。此次行動,不僅削弱了故元殘餘勢力,也保障了邊疆的安寧。”
【旁白豐州,大致位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雲內則在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境內。這兩地處於中原與北方草原的交界地帶,是軍事防禦的前沿陣地,控製此地對於維護大明的邊疆安全至關重要。】
【唐鐸(領命道)“臣遵旨,會傳達陛下的嘉獎,對將士們進行賞賜。”】
第四幕官員任免,朝堂新調動
【時間】吏部尚書詹同出列,開始奏報官員任命與調動之事。】
【地點】奉天殿
【詹同(恭敬地說)“陛下,臣部建議以刑部侍郎王中立、郎中李觀為山西行省參政,後改北平。”
【朱元璋(微微皺眉,思考片刻後,說道)“山西乃表裡山河,是北方的重要屏障;北平則是北方重鎮,連接中原與塞外。王中立、李觀前往任職,責任重大。要督促他們儘心儘力,為地方治理貢獻力量。”
【旁白山西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黃河環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拱衛中原的天然屏障。北平,即現在的北京,在當時是北方的政治、軍事中心,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詹同(領命道)“臣遵旨,會告知他們陛下的期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第五幕外交風雲,高麗貢使事
【時間】朝堂上,中書省官員出列,奏報外交事務與高麗進貢之事。】
【地點】奉天殿
【中書省官員(恭敬地說)“陛下,壬申日,高麗王王顓遣使者奉表貢方物並提出多個請求。但臣等發現其表中稱‘禮送大府監’,似有不誠之意。”
【朱元璋(臉色微微一沉,說道)“高麗乃我大明藩屬國,朝貢之事,當以誠心。傳朕旨意,還其貢,並賜璽書告誡高麗王,令中書谘其國責以大府監之失。”
【旁白高麗,即現在的朝鮮半島,在當時是大明的藩屬國,與明朝保持著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朝貢是藩屬國對宗主國的一種禮儀和義務,朱元璋對朝貢中的不誠行為十分重視,旨在維護宗主國的尊嚴和外交秩序。】
【中書省官員(領命道)“臣遵旨,即刻辦理。”】
第六幕再議任免,朝堂人事遷
【時間】吏部尚書詹同再次出列,奏報官員任免之事。】
【地點】奉天殿
【詹同(恭敬地說)“陛下,臣部建議以四川行省參政侯善為中書省參政,按察司僉事茹太素為刑部侍郎,鄭思先為刑部郎中。”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侯善、茹太素、鄭思先皆有才乾,此次任職調動,望他們能在新的崗位上,為朝廷分憂,為百姓謀福。”
【詹同(領命道)“臣遵旨,會安排他們儘快到任。”】
第七幕太廟修繕,賞賜示恩寵
【時間】禮部尚書牛諒出列,奏報太廟修繕與賞賜之事。】
【地點】奉天殿
【牛諒(恭敬地說)“陛下,甲戌日已修太廟,以牲醴告,祭祀儀式已完成。乙亥日,賜浙江、湖廣、江西行省參政徐本等公田祿米各百石。”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太廟乃我大明祭祀祖先之地,修繕務必莊重。賞賜徐本等公田祿米,以表彰他們為朝廷所做的貢獻。”
【旁白太廟是封建王朝祭祀祖先的重要場所,象征著國家的傳承和延續。浙江、湖廣、江西,分彆位於東南沿海、長江中遊和江南地區,是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省份,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
【牛諒(領命道)“臣遵旨,會確保太廟修繕和賞賜事宜妥善進行。”】
第八幕尚書新命,工部禮部任
【時間】吏部尚書詹同出列,奏報工部、禮部尚書任命之事。】
【地點】奉天殿
【詹同(恭敬地說)“陛下,臣部建議以嚴達為工部尚書,趙著為禮部尚書。”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工部掌管國家工程建設,禮部負責禮儀典章,皆關乎國之大事。嚴達、趙著,望他們能勝任其職,為朝廷效力。”
【詹同(領命道)“臣遵旨,會傳達陛下的期望。”】
第九幕賑災之策,區劃調整謀
【時間】戶部尚書楊靖出列,神色憂慮地奏報賑災與行政區劃調整之事。】
【地點】奉天殿
【楊靖(語氣沉重)“陛下,北平省臣奏真定等四十二府州縣旱,百姓受災嚴重。”
【朱元璋(眉頭緊鎖,關切地說)“民以食為天,百姓受災,朕心憂之。即刻詔賑恤,免其租賦。這真定,乃北方重鎮,不可忽視百姓的疾苦。”
【旁白真定,位於今河北正定,是當時北方的重要城市,交通便利,經濟繁榮。朱元璋對真定等地區的旱災高度重視,決定賑恤和免租賦,以緩解百姓的困境。】
【楊靖(領命道)“臣遵旨,會安排發放賑濟物資。”
【接著,楊靖又奏報行政區劃調整之事。】
楊靖(認真地說)“陛下,臣部建議改陝西商州為商縣,隸西安府,洛南縣隸華州。”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準奏。這商州、洛南縣,地處陝西,調整行政區劃,有利於優化地方治理,提高行政效率。西安府乃陝西的首府,將商縣隸於西安府,便於管理。華州則是關中東部的重要地區,洛南縣隸華州,可更好地整合資源。”
【旁白商州位於今陝西商洛,洛南縣在今陝西商洛洛南縣,西安府即現在的西安,是當時陝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次行政區劃調整,旨在加強地方管理,促進區域發展。】
【楊靖(領命道)“臣遵旨,會安排相關部門落實。”】
第十幕特殊恩賜,民間祥瑞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