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風雲起西蕃的歸附與封賞
【洪武七年十二月壬辰朔,南京城的皇宮之內,奉天殿上氣氛莊重肅穆。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殿下的群臣。】
司禮太監(尖著嗓子喊道)“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話落,熾盛佛寶國師喃加巴藏卜及朵甘行都指揮同知鎖南兀即爾的使者出列,跪地行禮。】
使者(恭敬地說道)“陛下,我等奉熾盛佛寶國師喃加巴藏卜及朵甘行都指揮同知鎖南兀即爾之命,前來朝見陛下,奏舉土官賞竺監藏等五十六人。”
【朱元璋微微點頭,示意使者起身。】
朱元璋(沉穩地說道)“西蕃向來是我大明關注之地,此次你們前來舉薦土官,足見誠意。”
【說罷,朱元璋看向禮部官員。】
朱元璋(接著道)“朕意已決,詔增置朵甘思宣慰司及招討等司,招討司六,曰朵甘思,曰朵甘籠答,曰朵甘丹,曰朵甘倉溏,曰朵甘川,曰磨兒勘;萬戶府四,曰沙兒可,曰乃竹,曰羅思端,曰列思麻;千戶所十七……”
【禮部官員連忙記錄,隨後出列。】
禮部官員(恭敬地說)“陛下聖明,如此安排,必能更好地治理西蕃之地。朵甘思等地,地處高原,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重要通道,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此次增置諸多機構,加強管理,實乃千秋偉業。”
【旁白朵甘思大致位於今青藏高原東部,是多民族聚居的區域,地形複雜,有廣袤的草原和高聳的山脈。在元朝時就對這裡進行了一定的管理,明朝延續並加強了統治。增設這些機構,不僅能加強對當地的軍事控製,還能促進經濟文化交流,鞏固明朝的邊疆穩定。】
【朱元璋又下令,任命賞竺監藏等人為各級官職,並派遣員外郎許允德齎詔及誥印前往賞賜。】
朱元璋(對著許允德,語重心長地說)“許允德,此次出使西蕃,責任重大。你務必將朕的旨意傳達清楚,讓他們知曉朕對西蕃的重視與關懷。”
許允德(跪地領命)“陛下放心,臣定當竭儘全力,不辱使命。”
民生與政務災患、鹽法與叛亂的應對
【過了幾日,到了戊戌日,一位官員神色匆匆地進殿。】
官員(跪地,焦急地奏報)“陛下,開封府陳留等六縣突發水災,百姓受災嚴重。”
朱元璋(眉頭緊皺,關切地問道)“災情如何?百姓可有妥善安置?”
官員(連忙回答)“目前已組織人手進行救援,但百姓的田租繳納恐成問題。”
朱元璋(果斷下令)“即刻詔免其田租,務必保障百姓的生活,開倉放糧,讓百姓度過難關。”
【旁白開封府是中原地區的重要城市,陳留等六縣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糧食產區。此次水災,不僅影響百姓的生計,還可能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儲備。朱元璋迅速做出免租和放糧的決策,體現了他對民生的重視。】
【辛醜日,秦府右相文原吉出列。】
文原吉(恭敬地說)“陛下,臣啟奏平陽、解州二處鹽法相關事宜。”
【接著,文原吉詳細闡述了鹽法中存在的問題,戶部官員隨後也奏報了定量減之數。】
朱元璋(思考片刻,說道)“臨洮、蘭縣、河州道裡費重,每引減二鬥,其各處折收者俱加米五鬥。鑿石灰,山河開民地六千餘畝,命給白金償之,除其稅。”
【旁白平陽、解州是重要的產鹽區,鹽稅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而臨洮、蘭縣、河州位於今甘肅一帶,地處西北邊陲,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朱元璋對鹽法的調整,既考慮到了運輸成本,又保障了百姓的利益,同時也兼顧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然而,朝堂的平靜很快被打破。】
官員(匆忙上殿,跪地奏報)“陛下,肇慶府新興縣盜李彥祥等三百餘人作亂,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
朱元璋(臉色一沉,怒聲說道)“豈有此理!即刻命千戶嶽維率兵討平之,務必將這些盜賊一網打儘,還百姓一個安寧。”
【旁白肇慶府位於今廣東地區,新興縣依山傍水,地理位置重要。盜賊的作亂,嚴重威脅當地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朱元璋果斷下令平亂,展現了他維護地方穩定的決心。】
文化與外交經典詮釋與遠邦交流
【甲辰日,皇宮內一片欣喜。】
太監(高聲宣布)“陛下,《禦注道德經》已成!”
【朱元璋拿起《禦注道德經》,對身旁的儒臣說道。】
朱元璋(感慨地說)“老子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與‘聖人去甚、去奢、去泰’之類,於養生治國之道大有裨益。諸家之注各有異見,朕為注以發其義。”
儒臣(恭敬地說)“陛下聖學高深,此注一出,必將對天下學子和朝堂政務產生深遠影響,讓更多人領悟治國與修身的真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旁白《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之作,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朱元璋親自為其作注,不僅體現了他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也希望通過對經典的詮釋,傳達自己的治國理念,為明朝的長治久安思想指導。】
【乙巳日,朝堂上又迎來了新的事務。】
禮部官員(奏報)“陛下,以西番僧連貢隆為西番通事舍人,賜文綺、襲衣、靴帽。”
朱元璋(點頭同意)“西番僧連貢隆擔任通事舍人,可促進我大明與西蕃的交流溝通,賜下這些物品,以示恩寵。”
【旁白通事舍人主要負責翻譯和溝通事務,西番地區語言文化與中原不同,設置通事舍人有助於加強雙方的聯係和理解,促進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
【丙午日,西安衛送寧夏來降故元參政保保、都事盧庸等至京。】
保保(跪地,恭敬地說)“陛下,臣等願歸降大明,為陛下效力。”
朱元璋(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既往不咎。保保,你能識時務歸降,朕心甚慰。詔賜保保文綺二、錦衣一襲,也賜迤北來降將校脫脫不花等五人及家屬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