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洪武十年八月_明朝皇帝往事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明朝皇帝往事 > 第108章 洪武十年八月

第108章 洪武十年八月(1 / 2)

角色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雄才大略,致力於鞏固明朝統治,加強中央集權,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麵有著絕對決策權,時刻關注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對社會風氣、人才培養、地方治安等問題尤為重視。

李善長明朝開國功臣,位高權重,在朝中影響力較大,雖深知朱元璋的治國理念,但在麵對一些政策調整時,也會從自身利益和傳統觀念出發,表達自己的看法。

劉伯溫朱元璋的謀士,足智多謀,洞察世事,對國家政策的製定和推行有著深刻見解,雖已逐漸淡出朝堂核心事務,但仍心係國家,常為朱元璋出謀劃策。

胡惟庸時任丞相,野心勃勃,表麵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實則暗中培植勢力,妄圖掌控朝政,在政策討論和執行過程中,常從自身權力擴張角度出發,發表意見。

詹徽詹事府官員,負責皇太孫的教育事務,對教育皇太孫儘心儘力,注重選拔優秀人才輔助皇太孫學習成長。

李德芳欽天監監副,精通天文曆法,對天文曆法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敢於向朱元璋提出建議,雖未被采納,但堅持自己的學術觀點。

湯和明朝開國名將,手握兵權,在軍事方麵經驗豐富,負責地方軍事事務,對地方暴動的鎮壓有著重要責任,深知維護地方治安對國家穩定的重要性。

樂昌知縣廣東樂昌縣地方官員,熟悉當地民情,在暴動發生時,積極向朝廷彙報情況,努力配合朝廷鎮壓行動,同時也為恢複地方秩序出謀劃策。

普定衛指揮使普定衛軍事長官,負責當地軍事防禦和治安維護,在暴動發生後,迅速組織兵力進行抵抗,向朝廷請求支援。

第一幕朝堂之規

時間洪武十年八月五日清晨

地點應天(今南京)皇宮,奉天殿

旁白晨光熹微,應天皇宮的奉天殿莊嚴肅穆。朱元璋高坐龍椅,神色威嚴,眾大臣分列兩旁。

朱元璋(目光掃視群臣,聲音洪亮)今日朕要嚴申公、侯製度,禁奢侈行為。我大明初立,公、侯等貴族乃國之棟梁,卻有部分人肆意奢靡,壞我朝風氣。從今往後,務必嚴格遵守製度,不得逾越!

李善長(微微欠身,恭敬說道)陛下聖明,公、侯們享受榮華富貴,自當以身作則,遵守製度,為天下表率。隻是製度細則,還望陛下明示,以便臣等更好地執行。

胡惟庸(連忙附和)李公所言極是,陛下此舉實乃英明。隻是這奢侈之風,由來已久,驟然禁止,恐有難度。還需妥善推行,以免引起公、侯們的不滿。(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

劉伯溫(輕撫胡須,緩緩說道)陛下,製度既定,關鍵在於執行。可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對違反製度者嚴懲不貸,如此方能使製度得以貫徹,風氣得以扭轉。

人心人性評論朱元璋嚴申公、侯製度,展現出他對國家秩序和社會風氣的重視,體現出一位開國皇帝的遠見卓識和決心。李善長作為開國功臣,表麵上支持朱元璋,實則也在維護自己所處階層的利益,他的發言既符合朱元璋的心意,又試圖為貴族們爭取一定的緩衝空間。胡惟庸的附和中暗藏心機,他擔心嚴格的製度會影響自己拉攏貴族勢力,所以以推行難度為由,試圖削弱製度的執行力度,儘顯其自私和野心。劉伯溫則從實際執行角度出發,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體現出他的智慧和對國家的忠誠。在這朝堂之上,權力、利益與忠誠相互交織,人性在權力的博弈中暴露無遺。

第二幕鑄幣之策

時間八月十日上午

地點應天皇宮,謹身殿

旁白謹身殿內,朱元璋與幾位重臣正在商議貨幣政策。

朱元璋(神色凝重,看著手中的奏報)如今決定罷各布政司寶泉局鼓鑄,隻留京師寶泉局運作。眾愛卿,說說你們的看法。

胡惟庸(搶先說道)陛下,各布政司寶泉局鼓鑄停止,恐會影響地方經濟。地方貨幣流通不暢,百姓交易不便,還望陛下三思。(表麵上為地方百姓著想,實則擔心影響自己在地方的經濟利益網絡)

劉伯溫(微微皺眉,思考片刻)陛下,臣以為此舉或許是出於對貨幣政策統一和鑄造技術規範的考慮。各布政司鼓鑄水平參差不齊,貨幣質量難以保證。集中於京師鼓鑄,便於管理和控製貨幣質量,長遠來看,對國家經濟有利。

李善長(點頭讚同)劉基所言有理。隻是突然停止地方鼓鑄,需要妥善安排,避免引起地方經濟波動。可先逐步減少地方鼓鑄量,給地方一定的適應時間。



最新小说: 都穿書了,誰還走劇情 六道禦魂記 校花和她閨蜜都追我,我該怎麼辦 hp斯萊特林的首席小姐 隨軍一見麵,冷麵軍官動了情 穿書七零:惡毒軍嫂出息了 逃離係統的逆天魅惑者 都市影武者 幸福人生的選擇 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