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他的愈發成熟,東宮門下的行走越來越多,太子府屬官人才濟濟。而如今的陛下又是如此的英明神武,他虎視天下的目光投向這位太子時,從未有過哪怕一絲的猜疑。
隨著太子早年資助的一位寒門書生在去年被擢為吏部員外郎,以及與東宮一向親近的戶部郎中錢立升為戶部右侍郎,更是讓朝臣們感受到了李澤淵這愈發穩固的東宮之位。
這些年來,大寧的臣子們早就習慣了這位長年坐於東宮的年輕太子,且理所當然的認為這個繁榮的天下將來交給他,會讓人無比安心。
相比之下,天家嫡次子李澤嶽走的路,就不知歪到哪裡去了。
自皇後於十年前病逝起,尚且年幼的李澤嶽就被皇帝交給了雁貴妃撫養。
雁貴妃在皇後生前一直情同姐妹,將李澤嶽接到月滿宮後,亦是將其視如己出。
可奈何李澤嶽太過頑劣,幼時在宮中聽太傅講學時,就經常氣的老太傅吹胡子瞪眼,帶著一同在宮中上課的勳貴子弟們整天胡鬨,逃課、搗亂、無惡不作,儼然一副孩子王的宏偉氣象。
為此,當年雁貴妃沒少帶著滋補身體的寶貴藥材親往太傅府上登門請罪。
對於李澤嶽的教育問題,雁貴妃也很頭疼,可她畢竟不是李澤嶽的親生母親,沒辦法真正地拿起戒尺教訓他。
事情終究會傳到皇帝耳朵裡的,有一次忙完一天政務,身心都有些疲憊的皇帝陛下剛想喝杯茶,享受一下難得的放鬆時間,突然聽到自家老二把老太傅差點氣暈的消息,隻感到一股火氣直衝腦門。
在那道明黃身影提著棍子走來時,整個月滿宮都雞飛狗跳起來。
李澤嶽自然是少不了挨頓胖揍的,雁貴妃也怕這小子被打出問題,隻能儘力阻攔。
老三李澤鹿躲在一旁看哈哈笑,而同樣是雁貴妃所出的錦書公主則找準時機偷偷跑去東宮,把太子李澤淵趕緊叫來,一起來勸怒火中燒的皇帝陛下。
被揍的半個月沒能下床的李澤嶽老實了,今後再也沒敢在老太傅課堂上胡鬨過。
說來也奇了怪哉,那次挨完揍,踏踏實實開始學習的二殿下就像開了任督二脈一樣,在詩詞歌賦方麵顯露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天賦。
老太傅本身亦是舉世聞名的文壇大家,並未認為身為皇子去學詩詞小道乃是不務正業,隻要李澤嶽向他詢問這方麵的知識,他就會詳細解答。
因此,一向胡作非為的二殿下竟有了不俗的文學造詣。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李澤嶽學會了和那群紈絝子弟們一起流連於青樓花叢中,沉溺於溫柔之鄉,曾一夜豪擲千金,隻為博美人一笑,不知是多少花魁們的夢中情郎。
和他荒唐名聲一同在大寧流傳的,還有他數次醉酒後揮墨寫下的詞句,不知被多少名家填詞成曲,傳唱於南北三朝大街小巷之中。
天下很多詩詞大家們都很好奇,出身天家的二殿下年歲尚輕,本應春風得意,可他詞中那婉約淒苦小調,可不是他這年紀能寫出來的。
就如他那首《雨霖鈴·寒蟬淒切》,且聽那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你酒醒何處?莫不是在你那豪奢到占了將近半條街的王府中?
還有那《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中的“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去年時。”
去年?若是沒記錯,你寫這首詞的時候才十六歲?
正是因為這位殿下擁有著如此驚才絕豔的文才,天下文壇對這位殿下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除了他所作之詞風格多變,人生經曆與之有些不符之外,最大的爭論點便是……這位殿下似乎不愛作詩。
至今流傳出來的也隻有寥寥三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