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帶著秦淮茹和孩子們垂頭喪氣的走出了姑奶奶的家門,不是因為姑奶奶家招待不好,而是陳曉下午被打擊到了。
是的,被下午秦老的中藥配伍知識和製藥手段深深的打擊到了,這時陳曉才體會到中醫的神秘之處,不是理論紮實就醫術高超的,它還需要不停的實踐,思考,總結,變化,積累,同時對一種藥的屬性與另一種藥的屬性是相衝還是相輔,又要用多少劑量能使藥效達到完美的效果,除了搞清楚這些藥物本身屬性之外,還要學習發揮其藥效的手段,所以說,陳曉下午見識了秦老用人參須製成的人參養榮丸,人參鹿茸丸及製藥手段後才明白自己是多麼淺薄。
離開前,秦老不僅要求陳曉以後每周日過來跟他老人家學習中醫,還要求今後陳曉在坐診時,不管遇到大病還是小病,都要做好醫案,做好總結然後再拿給他看。
雖然這樣今後陳曉會多很多的工作量,但是陳曉覺得自己是非常幸運的,想想前世自己上大學是屬於集體授課,後來研究生更多的是按其標準課程去完成,從來沒有享受過中醫大拿的一對一指導,前身倒是有這樣的機緣,不過那都是小時候外公教的打基礎的東西,所以結合起來,陳曉現在的情況就是基礎牢固,理論豐富,但經驗較少,無法融會貫通,還有就是醫治手段一般,現在好了,有這麼個宗師級人物對他一對一指導,陳曉相信自己的醫術會提升的很快的。
“都怪你,看你把陳曉弄得都蔫頭耷腦的,你就不能慢慢教嗎,”老太太看著慢慢遠去的陳曉一家人,就對著身邊的老伴兒埋怨起來。
“你懂什麼,陳曉是個學中醫的好苗子,王師兄把他的基礎打的很牢,可是這家夥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了,我不逼緊點又怎麼能讓他把早年該學的快速補回來呢,”秦老解釋道。
“可……”老太太還是心疼陳曉,便說道。
“老婆子,我知道你想說什麼,無非就是中醫需要漫長的積累,唉,我何嘗不知道呢,可是老婆子,我們都滿70的人了,有還有幾年可活呀,我是想趁著現在還能教的動,醫學界還有幾分薄麵把陳曉帶出來,等哪天我們都不在了,陳曉一個人在醫學這條路上也能走的更遠,”秦老挽著老太太的手說道。
老太太聽完老伴兒的良苦用心後緊緊抓住他的手說道“難為你考慮得這麼周全。”
“這有什麼,反正我的中醫基礎也是你們王家教的,就當還給您們王家了,哼~再說了,咱們那三個不成器的東西,就沒有一個願意跟我老頭子學醫的,說出去都丟人,”秦老義憤難平的道。
“好了,好了,他們也有他們的理想,都過去幾十年了,你這老頭子怎麼還這麼小氣呀,”老太太開導說道。
其實老太太是最懂自家老伴兒的,自家老頭子平生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一身醫術了,結果倒好,自家三個孩子都選擇了從政,沒有一個人願意跟老頭子學習中醫的,當時可把他氣壞了,現在好了,有個陳曉,可以滿足他的願望,看著都比之前更有活力了,老太太也是為自己老頭子而高興。
……
陳曉一行人出來後,秦淮茹還擔心的看著陳曉,問道“陳曉,你這是怎麼了?”
“沒事兒,就是覺得自己現在的醫術還不行,還得繼續努力學習啊,”陳曉回答。
攬著秦淮茹的腰說道“走吧,帶你們去看看外公留給我的四合院,離這兒不遠,隻有幾公裡距離,那裡是王爺爺一直在看守著,我也好久沒有去過了。”
陳曉一行轉乘公交來到了王府井大街附近的翠花胡同,沿著寬5米的街道走了一會,來到了一座宅子門口,老式的四合院大門,門墩齊全,大門口也乾乾淨淨的,顯然是有人經常打掃著,這位置這麼完整的四合院,如果放到後世可了不得,皇城根腳下,清代時,這裡隻能允許鑲白旗旗人居住,後來大清沒了,陳曉外公分了家,才在藥鋪附近找到的這座院子買了下來,當時這樣的院子也非常不好買,是個二進院子,在這個胡同三進院子也是有的,當時人家根本不賣,不過現在都成了大雜院了,陳曉路過時也隻能眼饞一下,不過現下自己有了這座二進院,他也非常滿足了,陳曉準備把這院子一直留著的,至於搬來住,短時間還沒有這樣的打算,一是,離工作的地方太遠了,二是舍不得離開從小長大的地方,三呢,未來局勢多變,還是低調一點的好。
陳曉上前敲門後就等在了門口,不一會小側門就有了響動,被人從裡麵打開了,一個頭發花白六十歲出頭的老人家打開了門。
“小少爺,您回來了,快請進,快請進,”老人家看到陳曉後激動的不得了,上來就拉著陳曉的手激動的說道。
這位就是之前說到的陳曉外公家之前的管家了,大名王栓柱,在王家幾十了,早就變成王家人了,所以陳曉一直把他當爺爺輩叫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王爺爺,您叫我曉兒就行,新社會了不興這麼叫,您老身體還好嗎?”陳曉看著老人也是微笑的說道。
“好,好著呢,謝謝小少爺關心,”老人家一邊答話一邊激動的抹著眼淚了。
也許是看到陳曉想起了以前偌大的王家,現如今就隻剩寥寥幾人而感傷,又或許是看到陳曉這唯一的親人而高興的落淚。
“王爺爺,我來給您介紹一下,這是我的愛人,秦淮茹,這是我的幾個繼子,”陳曉介紹道。
“呃,少夫人好,小小少爺,小小姐好”,王爺爺明顯的愣了一下,然後又高興的打著招呼。
“王爺爺,當不得您這樣的稱呼”,秦淮茹還是第一次被人這麼叫,慌亂的回答著。
“是呀,王爺爺,您叫她淮茹就好,孩子們,快叫祖祖”,陳曉教棒梗和小當道。
“祖祖好”
“祖祖好”
“嗬嗬,好,好,嗬嗬,小少爺,我們還是先進屋再說吧”,王爺爺聽到孩子們的叫他也是高興極了。
陳曉提著米麵等生活物資領著秦淮茹等人就進了院門,手裡提的東西是陳曉在附近供銷社買的,想著王爺爺其他東西應該不缺,陳曉也就買了點生活物資。
“王爺爺,在路上給您買了點東西,您看放在哪裡好,”陳曉一進門說道。
之所以進門就問,是因為王爺爺自從家裡遣散了其他幫傭之後,就搬到了前麵的門房來居住了,每天儘職儘責的守起了門戶。
“哎,小少爺,您還給小老兒我買什麼東西來呀,我啥都不缺,每月可以領票,老爺離去時,也給我留下了足夠我生活的錢財,以後您就彆為我破費了,”王爺爺說著還是高興的接過了東西,就放在了屋簷下。
繼續帶著陳曉往裡走,陳曉看著四周的環境,和記憶中沒多大變化,老式的建築風格,與他們現在住的四合院有所區彆,現在住的四合院,為了最大程度的多住些人,加蓋了許多房子,而這老式的四合院,都是老式的布局,7間倒座房,大門開在東邊第二間房的位置,大門對著的是一座獨立影壁,東邊第一間做了門房,西轉入屏門,是第一進院,在往西還有6間倒座房,整個院子東西寬南北淺。
陳曉一行通過垂花拱門進到了二進院,二進院北房三間,左右耳房各兩間,標準的三正四耳,東西廂房各一排,加上東西廂房的廂耳房與南麵拱門兩側的耳房就把二進院的圍了起來。
秦淮茹跟著走進二進院時,看到這麼多的房間就傻眼了,還是第一次見到老式四合院的她,無法想象住這寬的地方是什麼感覺,所以就有點緊張的拉著陳曉的手,問陳曉道“陳曉,這都是咱家的?”
“對,都是咱家的,”陳曉道。
陳曉父母分到的四合院房子其實就是原來中院的廂房,而賈家的住處也就一耳房,這座二進院,陳曉看過房本上的麵積,788平,這麼大的麵積,也難怪秦淮茹會如此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