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完我媽,我立即想寫的是我的老外公,儘管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可是,我在我媽身上,看到了他。甚至,我因為看到了他,還看到了我的老外婆,儘管我也可能沒有見過她。又或者,他們我都見過,當時隻是沒有意識到那是我的老外公和老外婆。
千萬不要因為我現在已經博士畢業,又讀了一個博士後,就以為我從小就很聰明。事實上,我從小到大,對很多事情壓根就是漠不關心的狀態。並不是我主動選擇漠不關心,而是我的身體決定了我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關心那麼多。
從小就常常生病的我,養成了一個我現在才覺察的習慣彆人不找我,我基本上不找彆人,非必要不互動。
雍正、乾隆兩朝的宰相張廷玉幼年也常常生病,走路沒有走幾步就氣喘籲籲。但是,雍正皇帝後來發現,張廷玉竟然能夠一天完成彆人十天都完成不了的事情。
張廷玉總結分析的時候,特彆感激他的父親張英,那個六尺巷的主角。
那首詩“千裡家書隻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至今讓我們吟誦的詩詞,字裡行間讓我們感受著張英的大方與豁達。
為什麼張廷玉會特彆感謝張英呢?因為,張英將他帶在身邊重點培養,更因為,張英告訴張廷玉,凡事不要入心。心裡不擱事,就不會那麼累了。
張廷玉慢慢放下了心事比較重的毛病,從此之後,他的人生越來越好。
我走了三步。最開始的時候,心裡不擱事。後來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心事重重。再後來又一次回到心裡不擱事的狀態。
我最開始心裡不擱事達到了什麼狀態呢?那時候我們活在山村裡,十裡八鄉各種錯綜複雜的親戚關係。
於是,每次出去,我爸和我媽總會告訴我“這是你太太姥爺。”“這是你太老爺。”“這是你舅老爺。”“這是你舅。”“這是你表哥。”“這是你侄子。”“按輩分算,他是你孫子輩,但你們年齡相當,就直接叫名字吧。”“按輩分算,他是你玄孫,但……”
我從來都是耳朵進,嘴裡出,然後就忘得一乾二淨。
無論我爸還是我媽,還是我的其他親戚,見一次介紹一次,從來不會因為我不認識他們了而覺得有什麼問題。我也不覺得我自己必須認識他們。
現在這麼想著,還挺同情王熙鳳和賈府裡那個聰明伶俐的小丫鬟小紅的。那麼累心,不累嗎?!
今天因為回憶起我媽的傳承和發展,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外公和我的外婆都有長壽基因,在我小時候常常拜見老外公和老外婆。也許,他們中就有我現在筆下所寫的老外公和老外婆。畢竟,我外婆曾經五代同堂,我的老外公和老外婆見到我這個第四代,還是很有可能的。
這麼想時,我竟然有一種愉快的情緒升騰。也許是因為他們留給我的印象極好。
喜歡最高學府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最高學府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