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五日,清點完人數,五位老人和一個兒童在遷徙途中死去,四百名奴隸中也死去兩人。
不奴族總人口達到2156人。
最奇特的,不奴族擁有一個龐大的匠人群體,登記在冊的匠人數量是550人,這個部族居然四分之一是工匠?
另外,所有人都要會認漢字,每天要學習一個漢字,第二天領食物的時候,能讀出來,就多領一塊小肉乾!
這肉乾真的很小,兩根手指寬,兩根手指長,可這肉乾威力無窮,奴隸們都瘋了,每天勞動的時候都相互交流,“昨晚教的那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我好像忘記了。。。”
對於沒有文字的文明,要學習漢字其實是痛苦的,但一天一個他們還能堅持,並慢慢接受。
很多人,包括牧民,包括奴隸都沒有姓氏,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歸屬,於是這些人都共用一個姓氏“不奴”。
於是,“不奴”這個姓氏成為後來加入者的共識,他們把自己的姓氏,命運和整個部族牢牢的捆綁在一起。
而北麵的草原上,也流傳開了一句話,“如果你失去了部族,如果你在荒野裡流浪,去大海的西南,那裡有一個永不為奴的部落。”
春耕開始了,工匠們將去年做的曲轅犁都拿了出來,上百頭牛馱著犁在土地上耕耘,劉玉帶的種子和阿蘭人給的麥子,都被種在廣闊的大地上。
磚窯,煉鐵爐,風車,水車,拔地而起。
到八月,所有的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雖然還是六個人一間,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住“房子”,這兩個漢字,很快就朗朗上口,人人都會寫,也會讀了。
為了不破壞草原,不進行遊牧式的生活,不奴族養羊的方式也很奇怪,他們用人力割牧草,來喂養羊群。
這是遷徙途中,人們發現的,牧草被收割後有幾捆一直遺忘在牛車裡,結果拿出來時,馬牛都搶著吃。於是,在過去的半年裡,他們發現將青草卷起來,堆放在倉庫裡放上一個月左右,牛羊吃過會長的更好。
而且這樣做,羊不會吃草根,第二年,草長的跟第一年一樣茂盛。
兩個人,一個曲轅犁,配合一頭牛,一天能耕耘十畝地。他們連續耕作了十二天,一百架曲轅犁在田野中,耕種了一萬兩千畝土地。
劉玉撫摸著曲轅犁說,“這犁真好!這樣的耕種規模,我在烏孫部從未見過。”
袁華問了一個傻問題,“一畝地能出多少糧食?”
劉玉說,“生地,第一年大約是一百二十斤左右。”
袁華就蹲下來,用奇怪的數字在計算,“1101novel.com乘以畝,嗯。。。等於7101novel.com噸!”
劉玉問道,“什麼是噸?”
袁華說,“就是兩千斤!“
然後,袁華抬頭繼續問傻問題,“一個人一年要吃多少斤糧食?”
劉玉想了想說道,“不餓死至少需要八百斤,要吃的飽一點需要一千斤”
於是,袁華低頭又拿著小石頭,在計算,“我們有2156人,一年要一千斤,也就是五百公斤,半噸!7101novel.com噸?等等,隻能養活1440人?”
他抬起頭說道,“不夠啊!還要種!”
劉玉低頭思索,她說道,“不知道會不會誤了農時?這地方我也是第一次來,對於糧食的耕種時間,不太確定!”
袁華可不管那麼多,他對著旁邊人下令道,“換人換牛,再種兩萬畝”。
然後,又對大漢工匠說,“設計一個引水渠道和魚塘,要保證乾旱時,能夠保證灌溉。”
大漢工匠對這個熟悉,他點頭答應,“我立刻去安排人手”。
突然,袁華沒頭沒腦的又問劉玉,“你有稻穀的種子嗎?”
劉玉搖搖頭,“隻有麥子和黍米”。
袁華很氣餒,他想吃米啊,要求很過分嗎?
他站起來,指著裡海對麵說道,“等老子有空了,殺回大漢,吃米飯!”
所有人都笑了,這是他娘是一個怎樣的吃貨!
新的犁很快就造好,十三天以後,畝耕地全部耕耘完。
劉玉才對袁華說,“你那天算的不對!”
袁華想了想,又蹲在地上算了算,抬起頭說道,“沒錯啊!“
可劉玉咬著嘴唇說道,“我們還有那麼多牛羊?你算了嗎?”
袁華一拍腦門,他沒算過,去你媽蛋,我就不是管農業的料,明年換人!
老子不管了!
喜歡大漢與羅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漢與羅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