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湖邊悟道_大漢與羅馬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大漢與羅馬 > 第119章 湖邊悟道

第119章 湖邊悟道(1 / 2)

這一次,袁華他們回返山海城,要走三個月。

崔叔看到可以不用翻越山口,他也趕回去於闐國,想問問自己的父母和那些親友願不願意跟他去不奴族。

以前他是害怕父母年紀大了,走不過五千米的山口。

袁華派出一百戰士隨同崔力回去於闐,自己帶著所有人先踏上了回程。

而乞力則派遣一個新任的萬夫長,留下兩萬不奴輕騎兵配合大漢攻打焉耆城,在焉耆城投降以後,他們再次從焉耆向北,追逐匈奴騎兵到十月底,那時北方已經開始下雪,他們會回到焉耆,第二年春天返回四河草原。

袁華,古爾麗帶著最後兩千多老幼的破爛部隊,踏上了回去四河草原的道路。

袁華這一路下來,也算是看明白了。整個西域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寶庫,他一路撿拾礦石,發現天山山脈擁有各種礦場,好好開發絕對富甲天下。

而天上的融水,讓這片大地的沿河地帶擁有充足的水量,日照充足,牧草豐美,隻是這片土地的人們不善於精耕細作,他們種植的方式雖然比草原好一點,可依然並不精細。

古爾麗被太陽曬的黑黑的,可這姑娘的就像一隻小母豹子,每個白天都揮著她的小馬鞭,笑盈盈的。

晚上,古爾麗總是喜歡爬進那個裝有金幣和銀子的馬車,清點一下。

袁華有一天問她“你們原來部落的名字是不是葛朗台?”

古爾麗疑惑的說道“不,我們以前的部落名字叫野馬。”

古塔在旁邊賊兮兮的笑,他知道袁華說的葛朗台是什麼意思,那是一個每天晚上都要去點錢的貪財鬼,袁華以前說過這個故事。

小家夥故意把馬速降低,悄悄的告訴袁怡,兩個小東西在後麵,縮著頭,笑的像兩隻偷吃的小老鼠。

袁華的母親,永遠都仿佛停不下來,她帶著一群婦人,總是在忙碌,馬車走就在馬車裡編織蓑衣,停下就幫著做飯和看管孩子們。

接下來就是冬天,他們現在已經不需要穿草披風,但蓑衣可以擋住風雪,在接下來的冬季會很有用處。

十月的伊犁河穀,白天的天氣還好,到了夜晚已經有些寒涼。

袁華很奇怪,他讓所有人在砍伐木頭時,總讓人們將一些樹枝插入土地,並澆灌一些清水。

他說“這些都是插枝可以成活的樹木,不能我們一代人就將後人的森林都砍完了,要給後人留下些希望。”

就這麼走了二十日,終於在十月底,在一片小雪裡四河草原。

斥候領著一隊騎兵來見袁華,他們帶了一個消息,老阿拉什和乞力共七萬大軍,他們在三百裡外圍住了匈奴王最後的三萬人。

袁華點點頭,他覺得自己不必要為三百裡外的事情操心,最後的五百士兵要保護老幼也不可能再調去戰場。

於是,他告訴斥候“去通知老阿拉什和乞力,就說我們去看看大湖,會在大湖的南麵紮營,等他們凱旋而歸。”

袁華在十一月五日,抵達的大湖的南麵。這裡有一片被初冬輕吻的湖泊,它的名字叫做巴爾喀什湖。

巴爾喀什湖名字的原意為“沼澤中的草丘”。

站在大湖的南岸,了望大湖,在廣闊的水域中散布著一些草丘或小島,小島上全是積雪覆蓋的牧草。

在這個季節,它如同一位沉睡的少女,靜靜地躺在冰雪的懷抱之中,等待著那些願意探尋她秘密的旅人。

初冬的巴爾喀什湖,是一幅靜謐而又神秘的畫卷。湖麵上,冰層開始悄然蔓延,像是大自然在水麵上鋪開的一層薄薄的水晶。陽光透過稀薄的雲層,灑在冰麵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是無數鑽石在湖麵上跳躍。湖岸的樹木,早已褪去了夏日的綠裝,換上了金黃與深紅的秋衣,它們在寒風中搖曳,似乎在訴說著季節更迭的故事。

袁華一個人走在湖邊,腳下是柔軟的雪地,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足跡。這些足跡,是旅人與這片土地對話的印記,是初冬給予的溫柔擁抱。偶爾,一陣風吹過,卷起湖麵上的雪花,它們在空中旋轉、飛舞,如同精靈般輕盈。這些雪花,是初冬的使者,它們帶來了寒冷,也帶來了純淨與寧靜。

袁怡和古塔帶著一群孩子在湖邊嬉戲,而遠處的寧靜中,巴爾喀什湖的野生動物也開始了它們的冬季生活。粉紅火烈鳥在湖中優雅地覓食,它們的羽毛在初冬的陽光下顯得格外鮮豔。西伯利亞白鶴在天空中翱翔,它們的身影在湖麵上投下長長的影子,如同一幅動人的水墨畫。這些生靈,是巴爾喀什湖初冬的守護者,它們的存在,讓這片湖泊更加生動,更加富有詩意。

夜幕降臨,篝火邊的巴爾喀什湖變得更加神秘。星空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天鵝絨,上麵點綴著無數的鑽石。這些鑽石,是星星,它們在夜空中閃爍,仿佛在與湖麵上的冰晶對話。在這樣的夜晚,時間似乎靜止了,一切都沉浸在初冬的寧靜與美麗之中。

袁華一個人,將帳篷豎立在大湖的旁邊,盤坐在帳篷中,靜靜的看著小雪裡大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巴爾喀什湖的初冬,是一首無言的詩,一幅無聲的畫。它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也不需要繁複的色彩,隻需要一顆願意感受的心,去體會那份寧靜,那份純淨,那份屬於初冬的獨特之美。在這裡,每一個呼吸都充滿了初冬的氣息,每一次凝望都能感受到自然的魔力。巴爾喀什湖,用它的初冬,訴說著一個關於季節更迭、生命輪回的故事。

他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如此安靜和寧和過,現在他要認真思考,未來該如何做,不奴族到底該如何麵對這個世界。

同樣,這個世界該如何看待不奴族?!

他問自己,為何這世間有這麼多紛爭和廝殺?難道人類找不到一條通向和平的道路?人們到底爭奪什麼?

他曾經問過很多人,這個問題,也得到過很多回答。

有人說,是為了土地!就好像眼前的大湖,優秀的資源是有限的,這些導致不同群體或國家之間的競爭,如同匈奴人要這片土地,是為了土地,水源和無儘的牧草,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多一點的食物。

有人說,隻有擴張才能帶來和平,越大的領土,就能為核心地帶越大的安全保障?

是的,曆史上,許多國家通過征服其他國家來擴大自己的領土,然後對彆人說,是為了自己的安全。

可如果人人都是如此,那這個世界根本就不會有安全!

為了政治權力?為了爭奪或維護政治權力,不同政治集團之間可能會發生衝突。這種事情一旦發生,那麼民族和國家在本質上已經分裂,不同的利益集團已經開始賦予自己不同的標簽,如同漢末時的三國,他們已經不是大漢,他們是魏蜀吳。

如何避免不奴族的內部分裂?如何避免民族區分,避免黨派區分,避免人種區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一次回去必須立法來解決。

有一個問題,是一直困擾袁華的。為什麼大漢和羅馬在這個時期都如此輝煌,可再過千年羅馬的輝煌就消散如煙?文明的內核,到底有何不同?到底是什麼讓華夏能夠一次次分裂,卻不停頑強的聚合,哪怕屍山血海,哪怕死傷無數,為何華夏要一次次不斷粘合破碎的國度?而羅馬卻如同摔碎的冰塊,被曆史的風拂過,煙消雲散?

他日複一日的坐在這大湖邊,看著冰雪不斷覆蓋大湖,看著日升與日落,看著大湖的白日和黑夜。

他抽絲剝繭,開始把問題向更深的核心。

一個民族,它的興盛和滅亡,其實本質上是內部認同的強度。

現在,這個世界,人口還遠遠比不上後世,蠻荒才是主題,人在這片山河之間是如此稀少!

從十四億人口的現代中國,回到五千萬人口的大漢,更不要說西域,你總會感覺到寂寥,很多時候行幾十裡,也見不人煙。



最新小说: 心道征途 不是,她無限回血,你打她乾嘛 網遊:我有可成長技能 帝王無名 重生08,開篇傳奇人生 絕美禦獸師每天都在發癲開狂暴 逆天崛起之仙途重生 律師:拐賣判五年?給我滿族抄斬 十點半熄燈,出聲者死 花妖小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