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元初五年,歲在戊午,公元118年春,海南島西麵的朱崖郡,一座偉大的城市拔地而起,散發著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在這片南海之濱奏響了一曲不奴人戰天鬥地的華章。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朱崖郡城,整座城市便從沉睡中蘇醒。城內人口多達八萬,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於大街小巷。孩童們嬉笑玩耍,清脆的笑聲在空氣中回蕩;商人們早早地打開店鋪,擺滿琳琅滿目的貨物,高聲吆喝著招攬顧客;工匠們則彙聚在作坊,專注地施展著各自的技藝。
城外,廣袤的田野一望無際,村莊星羅棋布。六十萬畝的土地經過燒荒開墾,變得肥沃而平整。百姓們在田間辛勤勞作,播下希望的種子,期待著豐收的季節。田野間溝渠縱橫,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斷地灌溉著莊稼,這是大漢先進水利技術的結晶,保障著農業的穩定發展。
鋼鐵廠內,爐火熊熊燃燒,映紅了半邊天。工人們在高溫下揮汗如雨,操控著巨大的冶鐵設備,將鐵礦石熔煉成優質的鋼鐵。火星四濺,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塊塊鋼鐵被鍛造出來,這些鋼鐵是城市發展的堅實基礎,為各個行業著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鍛造廠內,叮叮當當的敲擊聲不絕於耳。鐵匠們將鋼鐵打造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從鋒利的兵器到實用的農具,每一件都凝聚著工匠們的智慧和汗水。精湛的鍛造技藝,讓這些器具不僅堅固耐用,而且工藝精美,遠銷南海四方。
發動機廠內,彌漫著機油的氣息。工匠們專注地組裝著發動機,每一個零件都經過精心調試,確保發動機的性能穩定可靠。這些發動機是城市工業發展的動力源泉,為船隻、火車等著強大的動力,推動著城市的經濟飛速發展。
船廠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碼頭上,來來往往的貨船滿載著貨物,駛向遠方的港口。船塢裡,五條巨大的海船已經接近完工。這些海船高大雄偉,桅杆高達三十米,在陽光下閃爍著威嚴的光芒。船身上雕刻著精美的花紋,彰顯著不奴族的威嚴與榮耀。工匠們正在進行最後的裝飾和調試工作,他們期待著海船下水的那一刻,能夠承載著貿易夢想,駛向世界各地。
港口邊,來自不同地區的商人彙聚於此。他們帶來了絲綢、茶葉、瓷器等中原的特產,也帶來了香料、珠寶、象牙等異域的奇珍。在這裡,不同文化相互交融,貿易往來頻繁。大漢的商品通過這些海船遠銷海外,同時也引進了世界各地的先進技術和文化,讓朱崖郡成為了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大都市。
在這座偉大的城市裡,文明與智慧得以傳承和發揚。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學府裡書聲琅琅,培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城市的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原文化與當地特色,氣勢恢宏又獨具韻味。街道兩旁,綠樹成蔭,花香四溢,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
朱崖郡的繁榮,是大漢國力強盛的象征。它為不奴族和大漢都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益,同時它也是不奴族帶著大漢人前出美洲最重要的據點。在這片南海之濱,這座偉大的城市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
晨曦初破,微光灑落在南海城的海港,波光粼粼的海麵仿佛被鍍上了一層金輝。爾青身姿挺拔地站在三百噸戰艦的船頭,海風肆意撩動著他的衣袂。
遠處的碼頭,三十條遠洋帆船整齊排列,船帆逐一揚起,似一片片潔白的雲朵在海麵飄蕩。船員的吆喝聲,汽笛的鳴叫聲,發動機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激昂的出征樂章。船上搭載著三千移民,他們懷揣著對新生活的憧憬與期待,即將再次踏上前去美洲的漫長旅程。他們是大漢災民,在南海城接受了三個月的航海,開荒和軍事的基本訓練,他們緊緊的抱著分配給他們的行囊,行囊裡有著故鄉的泥土,銀幣和糧食種子,眼中閃爍著希望,那是對未知土地的探索欲望,對美好新生活的向往。
聽海員們說,海的對麵,那裡有無儘的土地。每個人,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分到五十畝土地和牛馬。他們很多人,一生都不曾擁有過這麼多土地。
隨著一聲令下,移民船隊緩緩駛離海港,向著外海堅定地航行而去,逐漸消失在海天相接之處。
而爾青卻肩負著另一重任,他轉過身,目光堅定地望向北方。他所率領的另外三十條戰艦,威風凜凜,艦身在晨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澤。
戰艦啟航,向北進發。一路上,海風呼嘯,海浪拍打著船舷。
隨著美洲特產源源不斷的到來,不奴族需要新的貿易觸點,才能消化美洲過來的糧食,皮料,藥材和手工藝品。
爾青這一次,將在四個大漢的沿海城市購買土地,雇人建設碼頭和船隻維修廠,購買沿街商鋪,開始建立不奴族在大漢沿海的商業據點。
這四個城市分彆是
番禺位於今廣州,是當時南海郡的治所。番禺憑借珠江水係的水運網絡,以及靠近南海的地理優勢,成為海外貿易的重要港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東冶在今福建福州一帶,是東漢時期重要的造船中心和海港。
會稽大致在今浙江紹興附近。
琅琊位於今山東青島附近。
爾青便會留下一隻海船和船員,他們與當地的官府和百姓溝通協商,購置土地。在那一片片新購置的土地上,他們迅速雇傭當地勞動力建立起碼頭,船廠和貿易站點。這些貿易站點如同一個個不奴族連接大漢與外界的紐帶,不奴族的貨物將在這裡集散,船隻可以得到維修,不奴族的商業信息在這裡交流。
但他這一次的目的地,是運送二十六條海輪,共三千九百士兵和大量物資登陸大漢曾經的玄菟郡的故址(今朝鮮清津市)。
袁華讓他在那裡建一座沿海的城市,名為“北鐵城”。
爾青手裡有一個地圖的標記點,大約在今天清津西北麵的茂山,袁華說那裡有可以供不奴族使用千年的高純度鐵礦和煤礦,必須建立一個巨大的鋼鐵之城。(茂山是全球重要的積變質鐵礦床,位於毗鄰中朝邊境處。茂山鐵礦主要礦石類型為磁鐵礦,品位約為33,礦石儲量c1級以上有15億噸,遠景儲量高達70億噸,規模位居亞洲第一,是世界級的露天鐵礦,其中適合露天開采的礦石就有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