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東北,森林如翠色的海洋,繁茂而生機勃勃。北鐵城城外,那人工清理出的開闊地上,輕柔的微風似溫柔的手掌輕輕拂過,野草如柔順的發絲般低伏搖曳。袁華帶著三百不奴族輕騎兵剛衝出北鐵城,一幅激烈的場景便闖入眼簾。
天空湛藍如寶石,白雲悠悠似輕棉,陽光宛如金色的細絲透過樹葉繁密的縫隙傾灑而下,在地麵形成一片片如夢如幻的斑駁光影。遠處的森林,猶如一座神秘深邃的綠色迷宮,似乎隱匿著無儘的未知與秘密。隻見大約六十名高句麗的弓騎兵從那幽深神秘的森林中如疾風般呼嘯殺出,他們胯下的戰馬矯健雄駿,馬蹄聲恰似陣陣驚雷,打破了原有的寧靜祥和。戰馬身上的鬃毛隨風如浪般飄動,高句麗的弓騎手們手持反曲弓,身上穿著質樸的灰色麻衣,未著鎧甲,頭戴兩根長長的羽毛,隨風肆意舞動。
袁華劍眉緊蹙,目光如炬,緊緊盯著前方,他的手緊了緊韁繩。袁華身旁的不奴族戰士們個個神情肅穆,眼神中透淡漠。
那些高句麗弓騎兵們麵目猙獰,口中呼喊著,緊追著五個不奴族的斥候,雙方的馬蹄揚起陣陣塵土。
袁華看到,這些高句麗弓騎兵馬速極快,在奔馳的戰馬上開弓射箭的動作極為嫻熟,這一幕讓袁華重新評估搞高句麗的騎兵“看來,他們騎兵也可以。”但他敏銳地發現,這些騎兵的戰馬上並沒有馬鐙,這說明高句麗人尚未掌握馬鐙的概念,他的心裡又多了幾分底氣。
袁華毫不猶豫地一揮手臂,大聲吼道“殺!”身後三百不奴族輕騎兵齊聲怒吼,身著皮甲,策馬奔騰,如一陣狂風般向著那六十名高句麗弓騎兵殺去。
塵沙飛揚的荒原上,六十名高句麗弓騎兵正氣勢洶洶地追趕著五名不奴族斥候。他們個個身姿矯健,手中緊握著強弓,眼神中透著狠厲,一心要將這幾個不奴族斥候拿下。
然而,就在這時,遠方突然傳來一陣如雷般的馬蹄聲,隻見三百不奴族騎兵如黑色的洪流,朝著這邊迅猛殺來。他們的長刀在日光下閃耀著寒光,呐喊聲震天動地。高句麗弓騎兵們臉上的得意瞬間凝固,神色大變,沒有絲毫的遲疑,立刻掉轉馬頭,頭也不回地朝著身後的森林狂奔而去,動作慌亂而急切。
很明顯,此前他們與爾青率領的不奴族部隊有過交鋒,慘痛的教訓讓他們深知,麵對這樣規模的不奴族大部隊,絕無勝算,唯有逃跑才是上策。
此時,袁華勒住韁繩,神色凝重地望著高句麗弓騎兵消失的方向,隨即果斷地揮手,大聲命令部隊“不可追進森林!”高句麗人狡詐得很,這是他們慣用的伎倆,森林裡可能有埋伏和陷阱,對騎兵極為不利。眾將士聽聞,紛紛勒馬停步,注視著森林,空氣中彌漫著肅殺之氣。
看著,無邊的森林,袁華對於高句麗人的這支輕騎兵,有了極高的評價。
知進退,這是軍隊理智的表現!
可一旦軍隊有了理智,那就不太好對付。
同樣,在森林的深處,上千名高句麗弓箭手埋伏六十名高句麗弓騎兵回撤的道路上,乙智森看著袁華他們在森林邊停下,然後回轉。
他同樣也覺得,這群人有點難搞。
在回山地營寨的路上,他對弟弟乙智磊說道“你怎麼看那座海邊城市裡的漢人?”
乙智磊說道“他們很難引誘,斥候也多,騎速很快,弓箭射程也遠,不好對付。”
乙智森點點頭,他說道“他們不是漢軍,他們修的堡,是圓形的,漢軍不會那麼修。他們的弓射的比漢軍遠,可他們的海船上也有一麵大漢的旗幟,有點奇怪。”
“另外,這群人砍木很快,短短幾個月,就把海邊數裡地的大木都砍完了,站在高處可以看到他們在燒窯,煙火大的能把天都熏黑。”,乙智磊皺著眉頭。
兩人合計了一下,他們這個七千人的部族,很難把這些侵占他們土地的人打跑,必須告訴大王。
乙智森說道“磊,去一趟王城,告訴他們南麵的海岸來了一批新的敵人,把我們所有看到的全部說給王聽。我會派人盯死他們。”
這時已經登上高山,回看遠處的不奴人營寨,山海壯闊,森林無垠,他大聲說道“這裡是我們的土地,必須把他們趕走!”
身邊,一千高句麗人整齊的排著隊伍走過,山風呼嘯,空氣裡已經有夏的味道。
袁華此時也已經回到營寨之內,對爾青說道“你是對的,高句麗人懂進退,他們很聰明目前而言,先建設好城市,我們步步推進。”
袁華走到大帳之內,指著地圖對爾青說,“先建北鐵城,然後向北發展據點,每十裡一個千人據點,要把周邊的木頭全部清空,至少要擴出八百米的事業開闊區。另外,所有的車隊都要有騎兵保護,馬匹和牛要披甲,可以多用幾頭,大車在林區道路行走,全部豎起擋板,慢一點也行,但要保證絕對安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他再次思考,說道“車隊要在前後配備火吻炮,用鋼鐵散彈壓製兩側山林裡的敵人。”
袁華提醒爾青,“移民到這裡的大漢人,要全部接收軍訓,下發鐵片和麻繩,要全部自己編製劄甲,隻有自己會編製,以後在戰場上才會自己補,我們必須全民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