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學校舉辦了百日誓師大會暨成人禮。
坐落在山腳下的市一中,登山是固定的百日傳統。中午吃過飯,稍作休息後,由各班班主任帶隊,徒步出發攀登麒麟尖。
餘杲杲走在隊伍裡,望著遠處青綠的山峰。日日夜夜相對,今天才知道它叫麒麟尖。
麒麟尖海拔六百多米,有寬闊的車道,給大家的攀登節省了不少力氣。
餘杲杲本是牽著淩寒走在前麵,想起李修然動過手術,放心不下,牽著淩寒往回走。
從學校走到山腳下的那一段路,走得他後背發熱,於是脫了冬季的厚外套,搭在手裡,跟在大部隊後麵緩慢前行。
二月底,乍暖還寒時,冬與春交織纏綿,互不相讓。
一看到他臂彎裡搭著的灰紅色校服外套,餘杲杲急得跳腳,幾乎是吼著說的,“你怎麼把外套脫了?這樣容易感冒!快穿上!”
語氣跟胡文英在陽台上喊她添衣時一模一樣,不愧是母女。
李修然沒有為自己的行為辯解,在餘杲杲注視的目光裡,乖乖穿好了外套。
“一起走吧?”雖是問句,但並不給李修然回答的機會。
餘杲杲走到李修然右側,三人無言地沿著車道向上攀登。
攀登隊伍是按班級排的,14班是毫無意外地被排在了隊伍的末尾,而餘杲杲和李修然,又呈了末尾的末尾。
再往後,就是幾個墊後的老師。
背後是老師們的炯炯目光,三人都緊張得大氣不敢出,生怕被扣上早戀的帽子。
相顧無言走了一段路。
缺乏鍛煉,久坐學堂的學子們,很快就力氣喪儘,腳步虛浮,隻得相互攙扶著往前走。
落隊的學生越來越多,原本有序的隊伍也變得混亂無章。
老師們的注意力被落隊的學生們勾走,不再緊緊跟著他們,餘杲杲才敢跟李修然說上幾句話。說的也是些不痛不癢的話。
樹木葉片在微風裡搖曳,陽光穿過葉間罅隙,落下一地斑駁光影。
盤旋而上的車道,一眼望去,好像沒有儘頭。
李修然撐著軟綿綿的雙腿繼續往前邁,黏糊糊的汗水打濕打底衫,緊緊地貼在背上,隨身攜帶的水杯也已經見了底。他已經累得不行,呼吸急促,走兩步就要停在原地,彎著腰,雙手撐著膝蓋,大口呼吸調節狀態。
身後的腳步聲停了,餘杲杲轉頭去看,入目是李修然疲憊不堪的模樣。餘杲杲突然想起,小時候她最愛唱的那首歌。
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她停了下來,晃晃水杯裡的水,還有不少,慷慨地遞給李修然,“我的水杯還有水。”
片刻的怔愣後,李修然搖頭說不要。
他的臉頰泛著運動後的紅暈,正好完美掩過了他的羞怯。
餘杲杲的想法很簡單,她想把水倒一些在李修然的杯子裡,但李修然顯然理解成另一種意思。
“你不渴嗎?”見他沒收,餘杲杲又將水杯收了回來。
李修然想開口說話,乾渴的喉嚨讓他發不出任何一個音節。他放棄了講話,又是搖頭。
餘杲杲還想再說什麼,前方突然傳來一陣嘈雜,直直地衝擊著耳膜。
以為是出事了,三人目光齊齊地向聲音來源望去。
前方正好是個拐彎處,山石擋住了視線。
那陣聲音很快消失,三人隻當是其他同學在打鬨,繼續往前走。
餘杲杲走到李修然身邊,跟他挨得很近,語氣有些擔心,“你可以嗎?”
李修然用點頭代替了回答。
餘杲杲不放心地看了他一眼,低著聲,用隻有兩人能聽見的聲音說“不能堅持就告訴我。”
走過轉彎處,餘杲杲找到了嘈雜的來源。有同學體力不支,毫無預兆地跌坐在了山路上,嚇到了其他同學。
有老師很快趕來,那陣不安的嘈雜很快又歸於平靜。
那位同學沒事,現在正坐在2班英語老師的車裡。車子沒有啟動,停靠在路邊,一位眼熟但見不上稱呼,也不知道具體任教幾班任教哪門科目的老師,靠著副駕的車門,看著眼前三三兩兩走過的學生,“爬不動就不要硬撐,難受就上車,我們開車帶你們上山。”
聽了他的話,餘杲杲想問李修然要不要坐車上山,想到李修然這種不願示弱他人的性格,肯定會一口回絕,立刻改口道“李修然,我爬不動了,你和淩寒一起陪我坐車上山吧?”
淩寒沒有意見,她什麼都依餘杲杲的,點頭說好。
車上後座已經坐了一位同學,還剩下三個座位,李修然看了眼靠在副駕車門的那位老師,他應該也是要上車的,那就隻剩下兩個座位,可他們有三個人。
不可能拋下淩寒的。
喉結滾動,乾渴的嗓子帶來乾澀的摩擦感。
李修然還沒來得及回話,餘杲杲又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撒嬌。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盛著盈盈春水,又像是午後波光粼粼的湖麵,用心窺探,會在那雙會說話的眼睛裡探尋到孩童般的純真和少女的嬌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好不好嘛?車裡有不認識的同學,我會害怕緊張的,你們陪我一起吧!”
三人中,最是對社交輕鬆自如、遊刃有餘的人,此刻卻說自己害怕緊張。李修然知道她在胡謅八扯,若是車上有多餘座位,他一定果斷投降。
李修然拒絕“坐不下。”
餘杲杲隻看了車旁的老師,那老師也恰好望過來一眼,下一秒,就朝三人走了過來,走路姿態和語氣像極高鐵站裡攬客的黑車司機,“坐車嗎?能到山頂的。”
餘杲杲指指自己一行三人,“老師,我們有三個人,能坐嗎?”
“能!”常年久坐不鍛煉,爬山於他也是件吃力活,本想蹭同事的車,再載三個學生,一車五人,輕鬆上山。但學生的身體重要,老師還是爽快地讓出了副駕的座位。
這下李修然再沒有拒絕的理由。
三人坐上老師的車子,很快就抵達了山頂。
小部分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已經爬至山頂,站在崖邊幾米處的位置,俯瞰山腳下的校園。
領隊的老師看見又有學生抵達山頂,囑咐道“不要靠近崖邊,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