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哪來的小黑子,你們管拍出首日五千多萬票房的導演叫做江郎才儘?”
“來來來,除了李瑕,你們再找出一個能在這個暑期檔和兩部好萊塢大片競爭的導演。”
“找不到黑點就開始尬黑,李瑕哪裡在歌頌苦難了?”
“……”
對於鋪天蓋地的黑稿,網友們經過最初的懵逼之後,馬上展開了反擊。
首日5500萬票房還在李瑕的預料之中。畢竟今年同檔期有一位超強的競爭對手。
《變形金剛3》作為一部係列動作科幻片,對觀眾的吸引力天然超過一部不是大製作,也沒有什麼曲折離奇故事的勵誌劇情片。
也就是他的金字招牌夠響亮,但凡換一個導演,首日能有兩千萬都得燒高香了。
對比這部好萊塢超級大片,上映當天以百分之七十排片拿下九千多萬票房,李瑕這次用百分之四十排片,拿下五千多萬,雙方第一天可以算是打個平手。
剩下的無非就是拚口碑而已,看誰的票房曲線更健康,誰就能笑到最後。
至於互聯網上炒作他首日沒有像以前一樣翻倍,江郎才儘,歌頌苦難等言論,他連公關都懶得做。
要是按這幫鍵盤俠說的,每一年不比上一部電影票房翻倍就算撲街,那全世界所有導演都是撲街。
《藥神》總票房十五億,所以《幸福》就得三十億?
照這樣算下去,再過個兩三年,他就單部票房破百億,開什麼國際玩笑,在這玩等比數列呢。
對於這種招笑言論,自然有眼睛雪亮的觀眾和他們對線,李瑕依舊按部就班的宣傳路演。
不過他雖然懶得主動回應,還是難免被人問起。
“請問李導,有許多人都在說,電影裡鄧朝之所以能獲得成功,就是因為經曆了一係列苦難。
你在傳播一種讓人感謝苦難的思想,請問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李瑕搖了搖頭,道“電影裡並沒有所謂的歌頌苦難,而且我想他們應該是搞混了苦難和挫折的定義。
苦難是由於各種不合理、不公平的規則,導致最底層人民的一生都在遭受的,不可避免的痛苦與災難。
像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老舍筆下的駱駝祥子……這些文學作品描述的都是生活在苦難中的底層人民。
而作者們並不是為了歌頌這些苦難,而是為了抨擊當時的黑暗。
至於挫折是我們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遇到的障礙。
就像電影裡的鄧朝,他的目標是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至於事業上的失敗、睡廁所、沒錢吃飯去臨床試藥等,這些是他遇到的生活挫折。
我們要感謝的是麵對挫折,依舊微笑、努力、堅持,最後將其戰勝的自己。
苦難不會帶來成功,也不值得被感謝,苦難就是苦難,應該被消除,而不是感謝……”
這番言論一出來,立馬獲得了廣大網友的盛讚。
許多人從小就被灌輸以苦為樂的思想,整天被長輩掛在耳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以苦為樂這些大道理。
現在總算有人和他們說不要以吃苦為榮,也不要沒苦硬吃。
一時間,又湧現了一大批前往影院支持的觀眾。
同時李瑕的微博粉絲數暴漲三百萬,總數達到八百多萬,甚至還在漲,破千萬不成問題。
四小花旦的大蜜蜜也不過一千萬粉絲而已。
李瑕可是導演啊,大部分觀眾看電影隻看演員,很少關注導演是誰。比如排名第二的馮曉罡,微博粉絲才一百萬出頭。
現在一個幕後工作者能有這麼多粉絲,堪稱活久見。說句導演界第一頂流一點不為過。
李瑕在燕京停留了兩天,接下來就是十大票倉挨個轉一圈。
有趣的是,星影聯這邊給他傳了個消息。
許多學校組織起暑假還在上課的,即將步入初三、高三的學生觀看這部電影。
據學校老師反饋,學生們被狠狠地打了一針雞血,學習勁頭都更足了。
除此之外,還給了他一份觀眾畫像數據,來看電影的大多是中年人,還有剛畢業不久,懷揣著雄心壯誌,卻被社會當頭棒喝的迷茫大學生。
李瑕在路演的時候被提問最多的也是夢想、工作、現實之類的問題。
“請問李導,我很疑惑,是不是隻要像電影裡的鄧朝那樣拚命,夢想就真的能實現呢?
我身邊好多同學都放棄了,可我還是不甘心,又怕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