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月寒日暖,來煎人壽_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 > 第23章 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第23章 月寒日暖,來煎人壽(1 / 1)

李世民的鬱悶也是唐朝各人的不解,說唐朝好,怎地這些個詩人個個都頗有些鬱鬱不得誌之意?說唐朝不好,他們對上盛唐又滿是誇耀。

玉不識對聲音漸漸低了下來。

【是不是世間太窄,容不下天才?】

這句話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天才英年早逝,單是世道的原因嗎?

這些天才詩人,雖是才華橫溢,但也心思敏感。除了王勃是突遭意外早逝,其他人的離世,或多或少都沾些世道的原因。

他們身為詩人,對世間的不公更為敏感,但他們又沒有權勢和能力去解決它們,於是一切都壓在心裡,所以都頗有些鬱鬱不得誌之意。

【對於李賀,我們總是遺憾的。他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中馳騁,給我們帶來了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想象,這是我們所歡喜的。

或許是因為那句“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足夠氣壯山河、那時的李賀太過意氣風發,也許那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寫儘了他的期望和誌向,或許是那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雖是悲涼肅殺,但對誌在報國的李賀眼中吸引力異乎尋常……也許正是因為麵對他赤心報國的豪情壯誌,卻落得個無路請纓的結局,所以更加見不得人就這樣早早離去。】

【李賀於唐德宗貞元六年,出生於福昌縣昌穀一個破落貴族之家,遠祖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屬於唐宗室的遠支。武則天執政時大量殺戮高祖子孫,到李賀父親李晉肅時,早已世遠名微,家道中落,隱淪昌穀。

但是李賀對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貴血統這一點十分自豪,更是在他的詩中一再提起——“唐諸王孫李長吉”“宗孫不調為誰憐”“為謁皇孫請曹植”。但實際上,他這個“宗室王孫”恐怕連大鄭王房的嫡脈也不是,至少早就是家道衰落了。】

李世民先是對李賀的早逝表示傷感遺憾,待看到李賀出自李唐宗室表示驚喜,然後又被“武則天執政”“大量殺戮高祖子孫”的信息暴擊,最後宗室凋零、家道衰落的內容已經激不起他的心緒了。

他家的李唐王朝怎麼會出現“武則天”啊?一看就不是他們李姓後代啊,外姓執政……後來又是“唐”,想來皇權又回到了李姓子弟身上。但“武則天”的出現,還是讓他有些如鯁在喉。

這個“武則天”會是王莽嗎?還是曹操?

還有,這是他的名字?還挺大膽的。

顯然,“武則天”的出現也吸引了其他幾個朝代的討論。

劉徹對此很是不屑,“子孫不孝無能啊,居然皇位能半路被奪,哪怕後麵又恢複了李唐的統治,還是有點難看。”他還記得先前對“盛唐”的誇讚呢,麵對李唐出現的笑話,當然要狠狠嘲笑啦。

【李賀自幼體形細瘦,通眉長爪,長相極有特征。他才思聰穎,七歲能詩,又擅長“疾書”。相傳貞元十二年,李賀正值七歲,韓愈、皇甫湜造訪,李賀援筆輒就寫就《高軒過》一詩,韓愈與皇甫湜大吃一驚,李賀從此名揚京洛。年紀稍長,李賀白日騎驢覓句,暮則探囊整理,焚膏繼晷,十分刻苦。到了貞元二十年,十五歲的李賀就已經譽滿京華了。】

【但李賀的人生很快就來到了他的第一道挫折——

憲宗元和二年,李賀十八歲歲左右,即已詩名遠播,元和三、四年間,李賀寫《雁門太守行》謁韓愈,又聞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

傳聞李賀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聲,但“年未弱冠”,即遭父喪。當時,服喪需要以三年全期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韓愈才與李賀書,勸其舉進士。該年初冬,二十一歲的李賀參加房式主持,韓愈參與組織的河南府試,作《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並一舉獲雋,年底即赴長安應進士舉。

可是“闔扇未開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謂李賀父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儘管韓愈“質之於律”“稽之於典”為其辯解,終無可奈何,李賀不得不憤離試院。】

李世民看得是目瞪口呆,什麼叫做“‘晉’與‘進’犯‘嫌名’”啊?這麼離奇的罪名居然也能成功按在李賀身上?

在場文武大臣也是一陣嘩然。他們都是勁往一處使,想要建設詩中描繪的那個萬國來朝的盛唐,加上他們更多的都是同秦王時期一路走過來的,哪怕互相之間有些不睦,也不會使這樣下作的手段。

後世之人,好生奇怪。

不過,這樣的官場,也能怪那麼多的詩人會“鬱鬱不得誌”了。

【幸好,大約因其為李唐宗室的後裔,又有韓愈為之推獎,元和六年五月,李賀又返回長安,經宗人推薦,考核後,父蔭得官,任奉禮郎,從九品。從此,“牢落長安”長達3年。

而後遷調無望,功名無成的他,哀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賀也是憂鬱病篤,元和八年春告病回昌穀休養了一段時日。元和九年,他決然辭去奉禮郎之職,重回昌穀“歸臥”。然後取道宜陽、洛陽、經河陽,入太行,過長平、高平,於深秋到達潞州。此後在潞州張徹的薦舉下,做了3個年頭的幕僚,為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軍隊服務,幫辦公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元和十一年,因北方藩鎮跋扈,分裂勢力猖獗,郗士美討叛無功,告病到洛陽休養,友人張徹也抽身回長安。李賀無路可走,隻得強撐病軀,回到昌穀故居,整理所存詩作,不久病卒,時年二十七歲。】

【這就是李賀短暫的一生。】

劉徹點評道“確實挺慘的。”

“不過他的性格也是一個問題,大約身體也不夠好。”

在他看來,李賀心思敏感,身體想來也不夠好,不然也不會頻頻告假養病了。他的早逝,未嘗沒有身體拖累的原因在。

【在元和年間,李賀曾做過一首《苦晝短》諷喻當時的唐憲宗李純“好神仙,求方士”的行為——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之藥,唐憲宗竟然到了委任方士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藥、追求長生,成了從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風氣。】

天幕上放出《苦晝短》全詩。最後提到的“劉徹”“嬴政”,更是讓當事人黑了臉。

秦朝,嬴政掃視一圈戰戰兢兢低頭地文武百官,無聲冷笑。

他現在不追究詩中出現的內容,也隻是現在時間不合適,但這不代表他會輕輕放下此事。“嬴政梓棺費鮑魚”?他倒要看看,是誰有這樣大的膽子。

劉徹也是黑著臉,什麼叫做“茂陵多滯骨”啊?

現在的劉徹還年輕,正是雄心壯誌勃發的年紀,對於自己未來求仙問道還是沒個概念,但這也不妨礙他為此不悅。

【有人是這樣解讀的“‘熬’字太苦,‘烹’字太烈,‘煮’字太潤,唯有‘煎’,文火慢煎,一點一點炸透骨髓,讓你親眼見著,卻無可奈何,最後唯有認命。”】

【正如就像誰能想到“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十八歲的李賀在寫“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而轉眼幾年,二十幾歲的李賀就寫“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喜歡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仙道少年行 斬神:死神代理,開局鍛造千本櫻 離異帶娃穿越 星鐵:性轉龍尊的前世今生 我在原始部落搞扶貧 星宇世變 你進來,仇怨得報 從四合院開始的諸天藏寶 開局四代目火影 西彆東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