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休息幾天,其實也是一直在收集整理資料。玉不識看著擺滿桌子的筆記資料,有些苦惱的歎了一口氣。她覺得自己再這樣講下去,說不定可以考慮一下去考曆史師範的研究生了。
直播真是鍛煉人啊!她從未這樣覺得自己是個混子。要是當初好好學習,說不定也不會播的這樣艱難了。不過按照係統的規劃,內容有所調整,減少了很多東西,總體上是能夠在這個暑假完成的,也幸好這個假期夠長。
“明天的直播,還是先講四大發明吧,這些東西還是很有用的,尤其是造紙術和火藥。”
“再然後是介紹農耕工具的發展史,絲綢、瓷器等的介紹,以及提一提《天工開物》,穿插一些穀種桑麻的栽培之類的。”
她瞥了眼絲毫沒有動靜的係統,知道這是默許了的意思。
她一手托著下巴,一手轉著筆,慢悠悠地想也是個大工程呢。
玉不識整理了一下桌上放著的各類紙和《天工開物》,深吸一口氣,對著係統說了聲,“可以了。”
隨著屏幕的展開,她展開了微笑,對著屏幕打了聲招呼。
【早上好啊!今天要介紹的東西大家可要認真聽啊——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其中的璀璨文化也一直照耀著如今的我們。而這次首先介紹的,是我們曆史中的瑰寶,它們是著稱於世的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
它們閃耀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是華夏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傑出貢獻,而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更是對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巨大作用。
四大發明最初是由西方學者提出的,而這四大發明對歐洲、亞洲以及世界都影響深遠——
火藥將騎士階層炸的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聯係的通道,而紙張和印刷術則打破了教會對於知識的壟斷,使歐洲的複興變為可能。】
天幕中歐洲的騎士、海船、教會等的剪影一閃而過,然後回到四大發明本身。
【偉人曾說過“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有了指南針的發明。還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經發明了造紙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經發明了刻板印刷。在八百年前,更發明了活字印刷。火藥的應用,也在歐洲人之前。所以,中國是世界文明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已有了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曆史。”
雖然現在根據考古,曆史的記錄又往前推了不少的年歲,但偉人的這段話還是沒什麼可指摘的。歲月悠長,從古至今的薪火從未磨滅,我們今天就來一觀。】
嬴政猛一抬眼,四大發明?
玉不識今天紅衣白裙,上麵的紋樣在窗外陽光的照耀下顯得閃閃發光、流光溢彩。
他看著玉不識聲音婉轉地說著對他來說很重要的東西,抬手叫內侍官記下,今天總是要講些乾貨了吧?
一堆人對著嬴政投放在殿內中央的水幕,分工合作,刻刀都要揮出殘影來了。
李斯對著嬴政笑著恭維道“恭喜陛下,此乃天佑我大秦啊!”
先前都是在介紹詩詞,雖然陛下也看出了天幕中可以吸收引用的東西,但到底不是真正介紹,一切都要靠摸索,在沒有全套的資料下,進度還是比較慢的。現在直接開始介紹這所謂的四大發明,想來能夠很快出現成果。
嬴政也是滿麵春風,他看著玉不識在係統的幫助下製作的小視頻,看著雪白的紙張在風吹下簌簌作響,看著各個場景中人們紙張書寫的場景,眼眸明亮如星辰。
——“造紙術”。
然後是工人模樣的人拿著一排排印版在紙上印出一行行的墨字,然後是展示規範、齊整的成書——“印刷術”;
緊接著出現的是司南,勺形的天然磁石一直指著南方,然後是變換著各種形式的指南針,最後畫麵從浩渺的海麵拉近,定格在羅盤上——“指南針”;
最後是轟的一聲,乍然炸開的煙塵火焰,待散去後首先出現的是煉丹爐,從丹藥逐漸演變為炸開的火藥,最後停在現代巨大的蘑菇雲——“火藥”。
看到最後出現的東西,已經出現火藥的位麵還好,其他的位麵的人都是看得雙眼放光。
劉徹哈哈大笑,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之色,他一拍手,連聲叫著人快快記下。
這是什麼,這都是攻占的利器啊,有此等東西,匈奴還不就是手到擒來!
他看向身邊圍著的眾大臣,聲音激昂地說道“今日得知此四大發明,實乃大漢之幸!若能將其應用於大漢的發展之中,必能使我大漢更加強大!”
群臣自然不會反對,他們也看出了其中的價值。他們紛紛附和,對這四大發明讚不絕口。
劉徹當即下令,命人先記下玉不識提到的內容,等她開始介紹了就可以進行研究了。
【那麼這次我們就從“四大發明”出發,看看古人的智慧之作是怎樣影響華夏、影響世界的。
巧奪天工,自出機杼。<天工開物>第一期,“造紙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玉不識的話音落下,天幕上的畫麵定格在垂落的畫卷上,上書“四大發明之造紙術”幾個大字,背景是齊整規範的文篇,之前介紹過的詩詞和眾人眼熟的名篇都羅列其上。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先前古人,文字記錄用竹簡,羊帛,牛帛,絲絹,綢緞,動物骨甲,石板,隨著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最後出現了——紙。
而紙的出現,也進一步擴大了文化的傳播範圍。】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而到了春秋之時,大家已經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但是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攜帶和使用都不是很方便。
其中,我們現在形容人學問很多的成語“學富五車”,它的典故正是出自戰國時期——《莊子·天下》中記載“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即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喜歡讀書,每次外出遊學身後都跟著五輛裝滿竹簡的大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
等到了西漢時,宮廷貴族們開始用嫌帛或綿紙寫字。嫌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在一方帛上寫字時,不但比簡牘寫得多,還便於書寫,而且還可以在上麵作畫,隻是價格昂貴,隻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
喜歡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