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想法也都是想想罷了,現在他們的注意力還是集中在天幕上。
現在北伐形勢一片大好,他們也有精力來研究這些東西。
而玉不識話是這樣說的,但講的卻是重新出現的剛剛的那三幅圖畫。
【這三幅圖,內容指向的很明顯吧?
十四到十六世紀,是大航海的時代。這個時候,不論是我國還是歐洲,都正式開始了對海洋的探索。
鄭和起下西洋,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都是在這個時間。
可以說,我們在這個時候是領先歐洲一步的,隻是到了後麵他們後來居上了。
為什麼呢?】
【相比於永樂大帝派鄭和下西洋,歐洲的航海探險,本質上就是擴張和掠奪。
從15世紀開始,歐洲的各個國家就開始通過海上探險和軍事征服,在全球範圍內開始了殖民擴張與掠奪。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吉利和法蘭西等國家輪番登場。】
隨著玉不識的講解,世界地圖在天幕上徐徐展開,她話中提到的國家也一一在上麵被標注出來。
這個畫麵一出,各個朝代都激動了。
“這是什麼?快快記下!”
一旁記錄天幕內容的小吏們,刻刀、毛筆等都要舞出殘影來了。
這東西一看就很重要,加上各自的帝王都在強調,當然不跟分心,各顯神通在畫帛、紙張上記下。
最先映入他們眼簾的,不是被標注出來的國家,而是位於中心、蔚藍海洋旁的那片土地。
他們既為這幅清晰而龐大的地圖而驚歎,又為自家朝代的疆域在上麵隻有很小一部分而感到有些歎息和不滿。
劉徹這次直接拉近了水幕,在上麵比比劃劃了起來。
“這就是後世的華夏疆域?”
“怎麼好像少了一些?”
諸位大臣在劉徹的示意下也都圍了上來。
“這裡的蒙古國、朝鮮、韓國等國,怎麼都分出去了?”
“原來東越、南越也都收複回來了,還有滇國和西羌……”
眾人把這幅地圖上的國家一一看過,低聲交流著各自的看法。
“……算了,等會兒在研究,先看看天女標注的內容。”
“怎麼這麼小?”
他們原以為自己的疆域已經稱不上大了,畢竟作對比的是亞洲這樣廣闊的土地,結果被標注出來的什麼葡萄牙、荷蘭、英吉利等國更小。
他們轉念一想,也就明白了為什麼他們想要出海。
“位置就這麼一點大,尚且不如我一郡之地,確實想要擴張就得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