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注定隻能他們自己想想了。
現代是科學的社會,以往的虔誠信仰很多都在時間的洗練下變成了民俗習俗,不是說現代沒有信仰,隻能說相較於古代,確實少了一些。
玉不識也還記得她小時候也偶然被帶著參加過相關的活動,隻記得集市上的戲還挺熱鬨的,附近的小吃也挺好吃的。
或者應該說,集市上的小吃,在記憶中就沒有不好吃的。
小滿祭祀蠶神娘娘,絲業都還挺重視的。
不過這都是她小時候的經曆了,不知道現在如何。
玉不識收回飄遠的心思,繼續說道。
【當然,這隻是對絲綢曆史的介紹,是絲綢這段錦繡華章的開端。
而接著要介紹的,是絲綢一業的發展——
商周時期,統治者十分重視桑蠶業的發展,視桑蠶生產為社會經濟中的重要行業,紡織技術快速提高。
到了戰國時期,出現了提花織機,絲綢的品種逐漸豐富,包括帛、絹、紗、錦、綾、羅、綺等,其中錦的出現代表了當時絲綢工藝技術的最高水平,是絲綢史上重要的一個裡程碑。這一時期的染色工藝已經較為發達,工藝程序較為完備,且形成了較豐富的染色譜係。
這一時期,華夏的絲綢已經通過中亞大草原,到達了南亞的印度、西亞的伊朗、歐洲的希臘、非洲的埃及等地。這條交通路線在戰國時期的《穆天子傳》和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希羅多德的《曆史》中皆有記敘。這條路也就是早期的“絲綢之路”,它橫跨7000多公裡,開辟了華夏對外交流的通道,為漢唐時期絲綢業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是的,“絲綢之路”並不是從漢朝開始的,它是在一代代人的堅持開拓下形成的。
我們現在一般稱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為,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
劉徹很是開懷。
前段時間,出使西域的張騫終於回來了。
雖然一開始他派人出使西域是想要配合對匈奴的戰略安排,但張騫一去就這麼久沒有消息很是出乎他的意料,而且衛青表現之好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但不管怎麼說,人回來了就好。而且他相信張騫不會空手而歸。
事實上,張騫確實也沒有讓他失望。
劉徹剛開始見著人,都有些認不出來。剛回來的張騫,滿臉風霜,都認不出來還未離開長安時意氣風發的俊俏郎君。
不過當時劉徹看著他眼中的堅定和興奮,就知道他吃了許多苦,也帶回了不少東西。
劉徹現在也時不時翻看張騫獻上的他一路收集而來的寶物與見聞記錄,裡麵有不少璀璨奪目的寶石,還有聞所未聞的香料。當然最令他感興趣的,是那些關於西域各國風土人情、軍事力量以及地理形勢的記載,以及各色種子。
自從天幕講過海外之地的內容,他對外麵的世界就更加好奇了。張騫回來,正好彌補了不少關於這方麵的空缺。
現在又聽到天女的誇讚,他又怎麼可能不高興呢。
西域之地廣袤無垠,確實潛力無限。天幕所說的“絲綢之路”,他要做的更好。所以和西域關係的經營,就要好好打理。
他也當機立斷的下令,加大對西域的開發投入,派遣更多的商隊和使者前往西域。同時,他也重賞了張騫,封其為博望侯,並責令朝中大臣依據張騫帶回的資料製定一係列針對西域的政策。
及至現在,整個長安城都是熱鬨非凡的狀態,無數熱血兒郎渴望踏上那條通往西域充滿機遇與未知的道路。而且有了今天的這次直播,劉徹相信這股熱潮還能更加持久。
【這是後麵要講的重點,我們先把絲綢的發展史理完一遍。
商周時期的絲綢主要用於敬鬼神和各種喪葬及祭祀活動。
而在春秋戰國至漢代時期,絲綢有了進一步的繁榮,在各國大力發展農桑的作用下,絲綢產量和質量大幅提高。這個時候的綾羅綢緞成為王公貴族的特有衣料,並作為禮製工具之一。及至漢代,絲織業迅速發展,絲綢服飾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再往後便是唐宋時期了,這個時候的絲綢工藝技術和生產區域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海上絲綢之路成為絲綢貿易的主要通道,華夏的絲綢和蠶桑養殖技術逐漸傳到其他國家。
等到了明清時期,絲綢業中心逐漸移至江南地區,生產呈現專業化趨勢,是絲綢發展曆程的一個高峰——絲綢不僅是重要的商品,還作為官方俸祿的一部分,繼續在社會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
這次天幕上滿是各種華美錦繡的絲綢,綾羅綢緞,光澤如瀑,輕盈飄逸。
“應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
這首白居易的《繚綾》,也有不少人讀過。
看著天幕上精致華美的絲綢,總有人忍不住想到了這首詩。
而各位皇帝關注的不僅僅是它本身的美,更是它能夠帶來的價值。
後世經過一代代改良的絲綢不管是技藝還是原料都有更上一層樓之勢,這樣看著,確實更好看。
劉徹滿是興味,“這絲綢確實很美,西域諸國都喜歡絲綢製品嗎?那確實可以多加嘗試,傳至西域諸國,也能夠為我大漢增添光彩。”
旁邊的大臣們紛紛點頭附和。
不管是用於外交還是直接貿易,絲綢都挺有用的。
不管他們想要的原因是什麼,既然有用,那就應該好好利用起來。
【輕盈、柔軟、光滑是絲綢具有獨特的物理性質,讓人穿戴起來感覺舒適而不壓抑。這是西方人喜歡絲綢的原因之一。
而且,一開始,因為昂貴的價格和華美的質地,絲綢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波斯皇帝和羅馬帝國皇帝都十分喜歡絲綢做的長袍,一些國家甚至頒布法令,限製平民階層使用絲綢,使它成為有錢也買不到的稀罕物。】
【而從華夏運送過去的絲綢,質地精美,輕薄柔軟,更是受到他們的青睞和追捧。
古代“絲綢之路”的美名,也是因此得來。】
喜歡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