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識介紹完這一段,大家都知道了其中的關鍵。
茶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他們這些外族人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就可以扼住這個缺口,再圖其他。
就像玉不識講的,用馬匹等東西來換茶葉不就是正好?這可不就是皆大歡喜?
至於外族人喜的程度如何,那並不在他們考慮範圍內,他們隻需要保證自己能夠滿心歡喜就行。
不過這茶葉說的這樣好,他們自己也可以用啊。
其實關於茶的起源在哪裡的討論從古至今都有——
陸羽在他的《茶經》中探討過,他認為據《神農食經》“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誌”及“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記載,認為茶事應當開始於神農,而這種說法目前存在著較大的爭議。現在學界比較認同的是茶葉生產始於四川。
但不管茶的起源在哪裡,隋唐往後,茶確實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過這些也不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尋常人家隻要見著好東西、並且自己能夠用上便已很好了,那些民生大事,還是朝廷中皇帝和大臣們更為需要著想的。
【反正不管怎麼說,茶葉確實是極佳之物,不僅外邦人喜歡,中原大地上也滿是茶的身影。
在日常生活中,茶葉不僅滿足著百姓人家物質上的需求,也是文人雅士之間交流集會的重要點襯,以茶會友,這也是雅事一件。
此外,茶葉稅收在古代華夏財政收入中也占據重要地位。自唐代開始,曆朝曆代征收茶稅,並開辟國營茶園實行專賣,茶葉成為了國家財政收入的支柱之一。】
【說回外邦人對茶葉的需求——
茶葉中有諸多有益成分,可以解膩助消化,補充身體所需養分。有了茶葉,定能改善外族人多食肉帶來的弊病,也無怪乎外族人想要它。
可以說,正是因為遊牧民族自身缺乏茶葉資源,所以在與中原的互市交易中,茶一直是主要的交換物品。
一旦交易中斷,遊牧民族就會因為缺乏茶葉而麵臨嚴重的健康問題。】
說到最後,天幕上鋪展開一卷長畫,上麵是一條條蜿蜒的路,一行行人在上麵走著,翻山越嶺,黃沙漫漫,撲麵而來的是曆史的厚重感。
眾人望著這天幕上的畫卷,不禁心生感慨。
“這就是天女所說的茶馬古道嗎?”
“不就是普通的商路嗎?就是交易的內容和對象有點特殊啊?”
“可是就是因為它交易的內容和對象特殊才會被拿出來講吧?”
“那一開始說的絲綢之路不是更加特殊嗎?這個不講?”
“……可能還沒講?”
這些內容也涉及到朝政的方向,是大部分有識之士都密切關注的。家中的長輩看著相互辯駁的小輩滿臉笑意,知道了,思考了,才能真正了解後麵的含義。這些和家庭氛圍的無關的討論,他們都是很讚成的。
道理都是越辯越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