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變法,涉及到黨爭,都是讓人無法能夠簡單略過的存在。
變法可以讓一個國家強大,也可能讓一個國家陷入更深的弊病之中,端看主持變法之人的方案和能力,畢竟一般來說,變法都是為了給這個國家注入一劑強心劑,想要徹底搞砸,那也是有點困難的。
但黨爭就不一樣了,黨爭完全就是負麵的影響,一旦一個國家陷入了黨爭的深淵,那就是離徹底崩解也不遠了,至於什麼時候才會走到末路,那也還是看當時的皇帝能不能壓得住,以及黨爭到底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康熙看著水幕,想起了在史書上讀到的,宋朝的黨爭,和明末的黨爭,都一點點地把一個國家、一個王朝拖向深淵,他讀史,可是為了更好地治理這個國家,他自然會吸取教訓。
雖然他從曆史中學到的最大的教訓,就是不要小看漢人,不要給他們能夠翻身的機會。
但他又想起以前玉不識在言語間透露出來的清朝末年的慘狀。
無動於衷嗎?其實也不是的,但他一想到若真的按照玉不識透露出來的信息去執行,變好的不僅僅是這個剛走上正軌的國家,還有那些隻要給了一點機會就能牢牢抓住機會的漢人。
所以,他雖然也在推行出海,推廣番薯,改造火炮,但也都是磨磨蹭蹭的,他還是有些不能下定決心,滿漢一家親,是最諷刺的口號。
水幕幽幽的光芒和外麵的陽光一起映照在康熙麵無表情的臉上,他整個人一半坐在陽光下,一半躲在陰影裡,讓他整個人都愈發的高深莫測。
其實這段時間,整個朝堂的人都覺得他們的這位陛下變得有些反複無常,甚至有些遊移不定。
但他們可不會就這樣大咧咧地指出來,最近這位陛下接連廢太子、打壓皇子、收攏權力,心情本就受了刺激有些古怪,還是不要去刺激比較好。他們也是惜命的。
但對於宋朝的皇帝們就有些不那麼友好了。
當一個國家的官員任命能夠這麼兒戲地決定,那這個國家離毀滅也就不遠了。
趙匡胤大概也是想象不到,後世的趙氏皇帝究竟被轄製到了什麼地步,他隻覺得一個皇帝能夠被太後掌握朝政很是不可思議,而且這些官員的任命也很離譜,端看是哪一個黨派的人嗎?
現在這個黨派下去了,反對的人就上來了,那等反對的人下去了,是不是另一派就複起了?難道這黨爭,他們各自的主張就一點錯也沒有嗎?這不會太過偏見、偏執了嗎?還有,那不站這兩派的人又是怎麼辦的呢?和稀泥?
或許,蘇軾會有話說,他不站變法派,也不站守舊派,他更喜歡就事論事,但結果呢,也不是和稀泥,而是受到了兩派一致的排斥,後麵更是直接或被迫、或自願地自請出朝,在一個又一個地方上任職。
他能怎麼辦呢,當時的黨爭就是這樣的,他說的話也沒有人聽,最後也隻能眼不見為淨,將自己的一腔熱情投注在地方百姓和詩詞歌賦上。
【當年七月,向太後還政後不久,反對立徽宗為帝的左相章惇被罷相,韓忠彥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
當時守舊派與變法派的鬥爭日趨激化,當然,也有部分官員認為元佑、紹聖均有失誤,應該消除偏見,調和矛盾。
結果是什麼呢?是改次年為建中靖國,以示“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誌,永綏斯民”。但現實真的能夠和改年號這樣簡單就能改變就好了,事實是,朝堂上新舊黨爭不僅沒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
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鄧洵武首創徽宗應紹述神宗之說,攻擊左相韓忠彥並推薦蔡京為相,得到執政溫益的支持,為徽宗所采納,首先於同月末決定改明年為崇寧元年,明確宣示放棄調和政策,改為崇法熙寧變法。】
【在這裡,大家也看見了一個熟悉的名字——蔡京。對於蔡京,我想大家一般會有兩個印象,一個是他寫的字很好看,當時蘇黃米蔡便是當時首推的四大書法家,他們的書法,蘇軾天然,黃庭堅勁健,米芾縱逸,蔡京姿魅,各具儀態。但在蔡京身上,還有一個世人的印象更為深刻,那就是“奸臣”。
為什麼說他是奸臣呢?其實北宋滅亡,不僅僅是宋徽宗的原因,也有很多因素一起堆積才造成這個王朝轟然崩塌,但其實這個“崩塌”,也是早有預料,而蔡京,便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蔡京是個政治投機者,王安石變法時擁護變法改革,元佑初又附和司馬光積極推翻新法,紹聖初又積極附和新法,徽宗即位後不久受守舊派宋徽宗像攻擊而被奪職提舉宮觀閒居杭州,結交赴杭收集書畫的宦官童貫。
他這樣的或許也可以稱之為長袖善舞,但也正是他的這份圓滑,才讓他憑借著自己對書法的擅長而抓住了宋徽宗的“心”,哪怕被貶出京,也還是爬上了宰相之位。
——崇寧元年五月,左相韓忠彥首先被貶任知府,蔡京升任執政。隨後右相曾布也被貶任知州,蔡京升任右相,不久又升為左相,獨相達三年之久。其後雖曾二次罷相,但又複相或以太師控製朝政,位在首相之上。】
李世民歎了一聲,“若是這個蔡京心思不正,那他掌握的權力不是挽救宋朝傾頹的利器,而是助推北宋‘死亡’的凶器。”
臣子掌握權力,那必定是會受到皇帝的忌憚的。但忌憚歸忌憚,有些人能夠做的很好,挽大廈之將傾,但也有的人隻會憑借著這份權力侵吞王朝和百姓的“生機”才滿足自己,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禍害。
像是前者,之前玉不識介紹的張居正可以算一個。而既然天女都這般說了,想來這位蔡京,便是後一種了。
可惜嗎,可惜的,但也不那麼可惜。
他的目光透過眼前的水幕,似乎看見了那個醉心書畫、不擅朝政的皇帝,識人用人,本就是皇帝最應該做的,不過是這個皇帝做不到罷了。
喜歡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