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菊宴剛結束,幾輛馬車直奔豐順街的後街,那是心急的、想立刻做衣裳的小姑娘們。
她們找到鄭小姐說的位置,發現這是個不小的院落,門前寬敞可停車馬,左近清淨無閒雜人等,門上匾額寫著三個大字——裁一闋!
初見這名字覺得莫名其妙,但仔細一想,齊夫人和鄭小姐衣裳的名字都是詞牌名,這成衣坊的名字取得剛剛好!
裁一匹錦緞,裁一闋詞,縫入人間流光,成就霓裳麗影。
這名字哪裡不好了?這名字可太棒了!
姑娘們滿懷著期待走進去,立刻有人迎上來看座上茶。
茶是碧螺春,杯是天青色,茶席明光織錦。小侍女規規矩矩,動作優雅得體,牆上有古畫,滿室飄茶香,一切都叫人沒來由地舒坦。
小姐們言明要找姓孟的裁縫,侍女應聲而去,不多時,門口便走進一位女郎。
她身上皆是綠色,深深淺淺錯落有致,行走間靈動飄逸,又有彆樣的韻味。
來人正是孟慶娘,她給各位見禮,一位活潑的小姐問“你身上都是什麼顏色呀?”
慶娘道“回這位姑娘,是翠微、蒼葭、庭蕪綠。”
“你這衣裳可有名字?”
“有啊,”慶娘笑道,“竹枝詞。”
“真是又好看,又好聽!”那姑娘拍著巴掌,已經迫不及待,“快,快幫本小姐量衣!”
孟慶娘根據幾人身材膚色,快速做出判斷,拿了幾匹衣料來,每一位適合用哪匹織錦,又該用什麼輔料,說得有理有據。
姑娘們嘰嘰喳喳地議論,“慶娘說得對,穿這個會顯白。”
“慶娘剛剛說,要給我配個《青玉案》呢,我就喜歡青色!”
“那若是《青玉案·元夕》,就不能都是青色嘛。”
“你個促狹鬼,你要配《元夕》就單獨配,彆抓著我的青玉案不放。”
姑娘們笑作一團,有人道“這些料子總覺得有些眼熟,好像在華錦閣看到過。”
慶娘笑笑,眼睛都不眨一下“華錦閣的衣料我也見過,實在是不出彩,而且他們的織錦叫‘彩錦’,花哨得很,熱鬨是夠熱鬨了,卻沒有明光錦雅致,也沒有這種光澤。”
“沒錯沒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慶娘說的就是我想的,華錦閣的東西怎麼能跟裁一闋相比?”
孟慶娘短短幾句話,華錦閣的“丫鬟衣料”便從此揭過。慶娘也不再是畏畏縮縮的小受氣包,開始在“裁一闋”挑大梁了。
明光錦在府城快速流行,等黃盛進貨回來,新衣料又特麼賣不出去了!
新貨回來當天,華錦閣車馬盈門,來的都是老顧客,進門就問“黃掌櫃這兒可有明光錦?”
黃盛都懵了,啥是明光錦?我一個專門經營衣料的,都沒聽過這名字!
但是作為奸商,不管問啥都說有,他把人帶到貨架前,“您看這衣料,光澤不錯的,是不是您要的明光錦?”
客人滿懷期待,一看之下卻失望至極,“不是這個,這光澤可趕不上明光錦。再說你這顏色,也太老氣橫秋了吧,不及明光錦豔麗奪目。”
這一天,來一個如此,再來一個還是這樣,簡直邪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