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倒數第二_都以為和離後我會青燈古佛,誰知_思兔 

第13章 倒數第二(1 / 2)

第13章倒數第二

這老二也太倒黴了。

第二場就分了個破號,第三場更慘,誰能想得到好好的號舍,半夜能被風吹跑半個頂。

唯一幸運的是卷子沒濕,好歹考是考完了。至於能不能上榜,四人都沒什麼把握。

蘇明時的水平是四人中最好的,偏偏三場考試兩場都遇到了問題,最後一場更是倒黴透頂。

雖然蘇明時覺得最後一場的策論他寫得還不錯,甚至超出了平時的水準。但他有點不敢確定,他意識裡的好,是真的好,還是他風寒高熱腦子不清楚臆想的好?

至於蘇明遂,第二場分到臭號,對他有一點影響,但也不大。畢竟他可是在家經過十多天熏陶。

小的兩個,蘇明思和蘇明磊倒是四平八穩,三場考試都沒出什麼幺蛾子,但他倆的天賦平平,水平還不如蘇明遂和蘇明時。

再一想,離京前老爹(大伯)蘇慎的話,估摸著這次考試就是來長個經驗的。所以很大概率是不錄?

算了,不錄就不錄吧。

蘇明時歎口氣,最後道“白鹿洞書院的師長經驗豐富,咱們按照爹說的,好好在書院磨兩年,再出去遊學增長見識,以戰下次。”

蘇明遂“行。下次繼續努力,實在不行,還有老六呢。”

“老六,這還有老六什麼事兒?”蘇明思詫異道。

蘇明遂將蘇明言寫的那篇文章說了一遍,最後道“老六寫的文章父親都誇讚了,我和老二都看過,是真還不錯。有魂有骨,雖說還有很多不足,但老六還小,才十二歲,磨一磨,練一練,很快就能拿得出手了。”

“原來如此。”蘇明磊長籲一口氣,“這可好,要是我們這幾個哥哥不行,還有老六能擔起發揚光大蘇家的重擔。”

蘇明磊說完,蘇明遂和蘇明時都笑了起來。

不愧是蘇家人,想法都一樣。

蘇明磊見蘇明遂和蘇明時笑得奇怪,狐疑道“大哥二哥,你們笑什麼?”

蘇明遂頓時把蘇明時看完蘇明言文章後說的話說了出來,“老二當時說的話可真是一模一樣。”

蘇明磊也笑“難怪我們是兄弟呢。”

蘇家人最大的優點就是識時務,不為難自己。覺得自己不行,就趕緊把機會讓給行的人,絕對不會死磕到底為難自己,為難家人。

這邊蘇家四兄弟說著秋闈時發生的事情,那頭汴京周家也在說解試的事。

蘇家四兄弟參加的是地方試,由地方州縣長官主持的地方試,需回原籍進行秋試。

周邑參加的是國子監試,在汴京城裡科考,由國子監主持,合格後由國子監解送禮部。第二年二月,同樣可以參加春闈。

周邑科舉也不算特彆順利,但都有驚無險地度過了,並且發揮出自己該有的水準。

和蘇家四兄弟覺得自己要落榜不同,周邑默出答卷,給周父以及他的師長們看過後,眾人一致覺得如無意外發生他能拿魁首解元。

周父將周邑默出的答卷丟進火盆裡,拍了拍周邑的肩膀“繼續保持,明年春闈若能榜上有名,到時便是雙喜臨門了。”

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人生三大喜事,周邑同時能享其中之二。

是的,儘管蘇虞這個當事人都不在汴京城,但她和周邑的婚期已經定了下來。

就在明年三月,春闈出榜之後。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目前蘇家眾人還有周家人都懷著期待且忐忑的心情等待秋闈放榜。

放榜日一般是寅日或辰日,寅屬虎、辰屬龍,故而又名“龍虎榜”。

苦等一月,九月十五,甲寅日,秋闈放榜。

蘇家人一早就駕著馬車趕往貢院,等待放榜。貢院附近再一次人聲鼎沸,全都是等待放榜的考生及其家人下屬。

蘇虞能看得出四個哥哥的緊張,有心想鼓勵他們,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就算她對幾個哥哥有親人濾鏡,覺得他們哪哪都好,但也不能無視周圍環境盲目自信不是?

江州郡,隸屬江南西路,也就是後世的江西,兩宋時期便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唐宋八大家裡江西就有三位。

根據《江西省人物誌》等書統計,江西曆代有姓名可查的狀元就達到五十六人,其中武狀元七人。榜眼四十五人,探花四十人,進士一萬餘人。

整個明代產生了九十名狀元,不包括武狀元,江西就有十九名。

此外,江西省吉水縣還出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裡三狀元、十裡九布政”的人文盛況。故而便有了“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說法。

這個時代,曆史在後周時拐了個彎,大熙朝不是她前世那個宋朝。但大熙朝的許多事情都與宋相仿。

這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現在的江州郡文風鼎盛,才子輩出。和她這幾個哥哥競爭的人,都是有好幾把刷子的能人。

咱們再來說說科舉取士的錄取率。

蘇虞前世就喜歡看書,各種雜項都有涉獵。她就曾看過一篇講解兩宋時期解試舉人以及省試進士錄取率的文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北宋前期,太·祖朝的省試,參加者大概有兩千人。至太·宗繼位,第一次開科,省試人數達到五千三百人。

第三代皇帝真宗第一次開科時,參加者激增至兩萬人。按照當時每一百人發解二十人的錄取比例計算,參加秋闈解試的舉子人數就有十萬之多。

但這一年的登科者,除了特奏名外,隻有兩百人。錄取比例,五百取一。然而這僅僅還是解額稍寬鬆的北宋前期。

後期為了緩解省試的壓力,便開始規定解試時的解額。儘管各地解額略有不同,但根據數據顯示,解試錄取比例激降至百人取一。

待至南宋朝,領土降低了三分之一,然而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數未減反增。科舉參加者人數日增,然而鄉試發解額卻沒有實質性增加。

依然拿江西舉例,當時的江南西路吉州,北宋末年應試人數在四千人,解額四十五,錄取比例大致是九十取一人。至南宋,應試人數增至萬人,然而解額卻隻有六十八。錄取比例降低至一百五十人取一人。

然而這種情況還算是好的,據說有的州甚至達到“或五六百人解送一人”。“鹿鳴今日宴佳賓,六萬場中一百人。”南宋末年的一首詩便可以為證。



最新小说: 我野神,香火證道鎮輪回 檀小姐向來溫柔內斂 農女翻身,末世大佬雙異能 萬子奪帝 喪屍寶寶萌萌噠,隻吃肉肉不搗蛋 女尊,妻主又要娶夫 雀食 絕世唐門之魔瞳焚天 不敢在群裡喊老婆,怕她們全回話 天官賜福,摸金詭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