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沉默了一瞬,才道“不必了。既然不願意入宮,那便罷了。”
他說完,放下手中的名冊,又拿起了一本奏折。
“皇後先回去吧,朕還有奏折要看,回頭晚間去坤寧殿用晚膳。”
皇帝生氣了。
“是,妾告退。”皇後默默看了皇帝一眼,行禮離開。
皇帝拿的折子是嶺南郡守王文華遞上來的問安折,整篇奏折引經據典,寫的是花團錦簇、才華橫溢,洋洋灑灑幾千字,總結下來就這麼一個意思。
【皇上,您最近過怎麼樣,還好嗎?嶺南這兩天又下了一場大雨,雨很大。還有嶺南的荔枝和芒果成熟了,很好吃,我一頓能吃一大籃子,我給您上供點吧……】
皇帝都要氣笑了,因為就在不久前,這王文華才剛遞了一篇問安折。
同樣洋洋灑灑幾千字,大概還是這麼個意思。
【皇上,您過得好嗎?吃的好嗎?睡的好嗎?嶺南很熱,臣這些天有些失眠。不過早上剛下了一場雨,下午就沒那麼熱了。還有,嶺南的荔枝和芒果快成熟了,真希望皇上您也能嘗嘗。】
皇帝很不高興,提筆開始寫批語。
“朕過得不好,你這廢話太多,看得朕眼疼。以後寫折子再寫這麼多廢話,朕讓你這輩子都彆想再吃到荔枝和芒果。”
一般情況下,皇帝看到這樣的廢話折子,都是直接寫“閱”,“知道了”,或者乾脆拿印章蓋個戳子,表明自己看完了。
但他最近國事繁忙,忙得飛起,連吃飯睡覺都沒時間,堪稱身心俱疲。
又得知自己才被喜歡的姑娘拒絕了,心情超級不爽,王文華這折子剛好撞到了槍口上,於是才有這一句怨氣滿滿的批語。
皇帝寫完,將折子往旁邊一扔。
新拿起一本,又是廢話連篇的請安折,翻開來看了兩行,實在看不下去,又把折子一扔,端起茶杯準備喝茶。
喝了一口,茶涼的。
皇帝騰地站起身,心底那股怒氣是壓都壓不住,手一撂,茶杯重重落在桌案上。
皇帝開始喊馮進忠“進忠,馮進忠,這茶怎麼涼的?”
馮進忠“……”不是您要求的嗎?
批折子時隻上涼茶,不燙嘴,可以一口悶,解渴又節約時間。
不過一個好的心腹不會輕易反駁主子的意見,他連忙道歉“是臣考慮不周,臣這就讓茶水間送新的茶水來。”
皇帝也知道自己這無名火發得沒意思,深吸口氣道“罷了,不喝了。”
他坐下身,拿起剛剛丟下的折子繼續看,勉強看了一半,皇帝又要炸了。這群狗東西,就顧著自己奏折文章寫的好看,完全不顧及他這個皇帝的死活。
一篇奏折寫個三千字,差不多就有兩千八百個字是廢話,頂多兩百字在講正事兒。偏偏他還不能不看,以免錯過了重要信息,耽誤了大事。
馮進忠常年跟著皇帝,自然知道他這會兒情緒已經燒到了極點,再讓他繼續待在這福寧殿裡,沒準就真像那塞進灶膛裡的竹筒,燒著燒著,“嘭”地一聲炸了。
馮進忠忙道“陛下,您已經連著看了兩個時辰的奏折,過度勞累對眼睛不好,不如出門散散步,緩解緩解疲勞?”
“聽你的。”皇帝放下了手中的奏折,起身往殿外走去。
馮進忠連忙追上去,又道“太液池的荷花開了,楊萬裡有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聽說眼睛疲累時看蜻蜓飛舞能夠極大地緩解疲勞,咱們不如去太液池看看荷花和蜻蜓?”
皇帝不說話,腳下卻很自然地轉向了景華宮,哦不,太液池的方向。
景華宮在太液池的同一方向,距離不遠,從景華宮往南穿過一片竹林,就到了太液池,走路不過半盞茶的腳程。
主仆二人很快走到了去太液池和景華宮的分叉口,皇帝下意識踏向了去景華宮的那條路,卻又很快回過神,走向了太液池。
皇帝到達太液池,遠遠地就見湖邊站著一個姑娘,正是他心中百般糾結,朝思暮想的人。
皇帝眼裡閃過一絲驚喜。
在他身後的馮進忠眼裡閃過一絲狡黠得意,看,這點事兒還是得他老馮出馬。
陛下啊,什麼都好,就是太克製自己了。
可人非草木,又如何能完全控製住自己的心?陛下富有四海,為了大熙天下兢兢業業,不過是想要一個喜歡的女子,又有何不可?
馮進忠明白陛下的心理,先帝和成宗陛下沉溺於女色,昏庸無度,把前朝後宮都弄得一團亂。最後留了個爛攤子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