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3年,朱棣恢複了被朱允炆貶削的藩王】
【此舉在於麻痹諸王,進而率先打擊勢力比較大的寧王朱權】
【1403年,寧王朱權被徙於南昌】
【等到朱棣地位鞏固之後,立馬著手大力削藩】
【1403年十一月,革去代王朱桂的三護衛以及官員屬下】
【1406年五月,削去齊王的官屬,八月貶為庶人】
【其後,削岷王,遼王,穀王,周王等】
【至此,當時掌握兵權的諸侯王,大部分被削弱。】
【雖然朱棣收繳權力於中央,但並未徹底根除,為後來的漢王高煦之亂埋下禍根。】
【並且朱棣在一定程度上優待了皇室子弟,也為大明的末路留下了禍端。】
{這個時候要是朱棣醒悟,根除諸王的優待,說不定大明真的可以延續下去。}
{明末,崇禎帝為了籌錢打仗自掏腰包捐助所有錢財,然後各諸王和大臣一共湊起來幾千兩,結果呢?叛軍攻破的時候,抄家錢財珠寶可是用大車拉了許久。}
{且觀後世吧。}
明·永樂年間
親征回來的朱棣自是一番得意。
看著天幕開始講述自己的功績,雖然年過半百但還是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板。
漢文帝?康熙帝?皆不如我!
不過當他看到彈幕的消息時候瞬間一炸。
根據這些消息很容易就能推斷出來,後世的大明財政崩塌了。
連打仗的錢都湊不出來,還需要皇帝掏腰包帶頭捐款。
“哼!”朱棣戎馬一生,豈能被這種小事情難倒。
不過大明的財政不至於如此難以維係吧?
區區一些朱家皇室子弟還能養不起?
也是,朱棣根本不知道朱家到底有多能生!!!
字用完了怎麼辦?沒事,咱們老朱家都是倉頡,造字!
後世的元素周期表都能直接齊了。
雖然朱棣不解,但還是認真思索了起來。
天幕所言不可能有假,或許後麵有了什麼變故。
朱棣搓了搓手看著身邊的三小隻。
盯著其中一個胖乎乎地說道“太子爺啊,你看看漢製唐製,琢磨一下咱們怎麼改。”
明·洪武年間
朱元璋也是一臉懵。
布衣出身的他自然是希望能夠給自家的兒孫榮華富貴。
但是這也是有條件的,你他娘的都害的咱大明江山沒了,那就不行。
這對父子同時心有靈犀的吩咐太子查閱古籍著手改製。
西漢·漢武帝時期
劉徹拍了拍桌子,有些發笑。
本以為後世之帝會稱讚自己的推恩令,並加以效仿。
沒想到都不提?
難不成自己做的不對?
不應該啊,分封製下去三代之內皆有餘蔭。
三代之外?那他麼誰認識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