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棣雖已中年,卻披堅執銳,立於陣前。
冷漠的臉上全然是對北方威脅的不屑。
此番的明軍也因為皇帝禦駕親征而士氣大漲。
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分列左右隨軍出戰。
上陣父子兵。
{不是我說,當時是兩個遊牧部落開乾,大明去調和,然後他們宰了使者。(無語)}
{都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這還是第三方的使者,要是我我也大怒,這不是一點不給我麵子嗎?}
{韃靼可是正統的北元餘孽,元順帝的孫子脫古思帖木兒之後,又傳了三代,當年藍玉不給力。(狗頭)}
{之前也發生了不少事情,北方遊牧的曆史說得少了,其實韃靼和阿魯台之間的恩怨也不少,朱棣還想摻乎一腳結果被揍了,建議大家可以翻閱一下資料。}
漢·武帝時期
劉徹搖了搖頭“禦駕親征?這位皇帝那真是想要馬上取天下,馬上平天下啊。”
劉徹認為朱棣有些“不務正業”。
身為皇帝自當處理全國公務。
這打仗的事情就要交給將領去乾。
可惜了不是誰都有劉徹手中的兩張ssr卡。
不過這北征之事自己倒要看一看。
大將軍前日來信說匈奴已遁走,為何那片土地上還能孕育出威脅我天國的力量?
眼下會盟是不成了,能否尋個辦法永絕後患?
漢武帝的小心思開始轉動起來。
就連一旁建議重鑄五銖的建議,也暫無搭理。
唐·太宗時期
“禦駕親征。”李世民悠悠的吐出這幾個字。
神色木然,仿佛想起了自己帶兵取天下的日子。
那個時候自己不過是秦王,南征北戰為大唐打下無雙疆域。
多少次危險,多少次命在旦夕。
還記得剛登基的時候那吉利可汗竟然都敢兵發長安。
自己以皇帝之尊前去求和。
渭水之盟啊,李世民看著裝備精良的明軍。
心中未嘗不是一陣感慨。
轉頭看著自家的觀音婢輕聲問道“前幾日那吉利可汗之舞如何?”
觀音婢一愣。
明白這是自家皇帝在追憶往事,輕聲道“陛下想看那便喚來也可。”
“哈哈哈哈。”
李世民大笑之時,突然聽到外麵有人來報。
“稟陛下,太子於宮門外求見。”
元·元順帝時期
這位皇帝在位初年。
鬥權臣,拿皇帝權柄,臨朝親政。
勤於政事,任用賢臣,采取一係列的改革措施,企圖挽救元朝的統治。
史稱“至正新政”。
但初有成效之後,未能繼續,後期怠慢政事,沉迷享樂,導致農民起義大量爆發。
此刻的元順帝在妃子的呼喚中緩緩醒來。
這天幕剛開始的時候還看了幾眼,便覺得無趣。
於是招呼一乾下屬前去打獵,滿載而歸之後又飲酒作樂,此刻才悠悠醒來。
看到天幕說自己的後人,與明朝開始交戰。
精神了幾分。
哎,大元的輝煌還是葬送在了自己手中。
“或許大元還能重塑,再複世祖大漢榮光。”
強打起精神來觀看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