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高祖時期
劉邦坐在山腰石上,喝了一口溫酒。
笑嗬嗬地說道“果然非常人也,乃公我四十八歲還在村裡麵看狗打架呢。”
“十七歲的時候在乾什麼?十七歲還被我爹追著揍呢。”
“那時候賭錢賭輸了回家去牽牛,老頭當著那麼多人麵打我。”
劉邦說著說著陷入了自我的回憶之中。
看著半山的風景。
天微暗,地上布滿白雪,銀裝粉飾,雖冷卻不寒。
圍坐在一起的除了小黃門之外,就是周圍的方士隱居之客。
又或者是周圍的小官員。
此時聽到劉邦說這話,沒人敢接。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目瞪口呆“後世竟有此人也。”
“少年多磨難,十七歲便為了生計如此落魄,古來帝王中少有,未曾一見。”
“朕十七之時,策馬揚鞭,隨父皇起事,不能想象此種艱難。”
南宋·揚州行在
趙構嘖嘖稱奇。
有意思這不比城內這些無趣之人寫的小人書有意思?
且看看且看看。
掃了一旁的小太監,趙構故意清了清嗓子問道“秦相公出發了嗎?”
“回稟陛下,秦相公剛剛出發。”
“按照您的按照秦相公的想法,是想等天幕播放到您的時候,在泰山同步封禪,展現天威。”
趙構點了點頭。
末了又有些不確定的,似乎是自言自語的問道。
“這光武帝曾一年給外族五億多錢糧,你說金人放我們過去封禪,我賞賜他們多少金合適呢?”
近臣,內侍,紛紛不敢多言,隻是心中想的是什麼又有誰能知道呢。
明·崇禎年間
王承恩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陛下,還有機會啊,太祖爺當年如此境地也能複造大明。”
“光武爺當年照樣複興大漢。”
“就連那為人詬病的南宋高宗落魄之時,被金人搜山檢海一樣南渡複建南朝。”
“若不是一意保守,怕也能光複啊。”
“陛下,先賢教訓在此,陛下您龍困於淺水,亦有翻天之時,還望陛下莫要如此,臣願意舍棄性命陪陛下南渡,重振山河,光複大明!”
“朕真的可以嗎?”
崇正皇帝雙目無神,聽著紫禁城內嘈雜的聲音,還有那混亂的聲音自是有些迷茫。
“陛下,那十位帝!成祖爺當年如何落魄,太祖爺當年又如何,再看那光武也不是從草根之中而來。”
“眼下雖然北京城危,但大明南方朝局安定,陛下未必不能起百萬精銳光複天下,重新做一個複興之主啊。”
聽了王承恩的話,朱由檢的腦海之中閃過一句當年兄長的言語。
“吾弟,當為堯舜,堯舜啊。”
沒想到天幕上隻是略微地說了一下朱元璋的出身,便引得如此多的關注。
因為實在是太難得了。
開局一個碗,比劉秀的隕石術還難以複刻。
而此時天幕還在繼續。
【二十五歲的朱元璋收到了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也就是紅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