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玩高興了,又到南靖城逛了半天,最後去了南靖城的花山風景區轉悠逍遙。
這個花山,那可是名副其實的花山啊!
現在正是百花盛開的季節,花山的野花盛開在鄉村田野,高山河流。
花山也是珠江的源頭,水流清澈,又與錦繡江並流,看上去綺麗壯美,瀑布轟鳴,草長鶯飛。
彆說顧寶珠是北地來的初來乍到,驚喜不已,就是另外幾個南方人也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美的風景,一下子就看住了,流連忘返。
江麵上有魚舟和畫舫,琴聲悠悠,曲聲繞船。
樹寶家也住江邊,她是見過這些景象的,倒也沒有特彆驚奇,但還是喜歡那幾掛瀑布,於是和凡寶商量:“看樣子有些人要在江邊過夜,偷青烤豆,不如我們也在這裡住上一晚。
你看他們沒有獸皮帳篷,都要搭麻布帳篷住下,我們才是適合住的人。”
劉遠惠也舍不得離開:“兩邊田裡的蠶豆剛剛好吃,拿到火堆裡烤一烤,又麵又甜又香,還可以摘小瓜來烤,偷來的更好吃。”
凡寶不以為然:“偷來吃,被人咒都要咒倒黴了。再說修行不欠因果,大小都是偷,這種事情還是不要乾的好。
我家新買了一百多畝田,豆地離此不遠,我們去摘些來,趁著現在天色還早,你們也可以多摘一些帶回去吃。
青豆現在正是季節,再過半個月就老了。街上也就最多三顆銅錢一斤,甚至還要不到,五顆銅錢買兩斤也能買到。
不要跑到人家田裡去偷,萬一被抓住了體麵都沒了不說,說不定修煉上還起疙瘩,那才是得不償失。”
幾個女娃兒隻是沒有偷過東西想嘗試一下,聽說偷東西不好,再加上家庭教育的問題,又都是女修,想想也就罷了。
一夥人果然到了凡寶家的田邊,隻見靠江邊一排旱地上豆莢飽滿,結的一坨一串的,好極了,比隔壁田的好太多。
季靈犀一時有點害怕,小聲問凡寶:“我聽說民間有一種說法,就是自己家庭裡的莊稼太好不是個好兆頭。”
凡寶大方道:“我知道,那是說的自家的田地跟彆人一樣的種法,土地質量也差不多,但是莊稼特彆好,收成超過彆人家一半的,有可能田裡正在長孝糧。
我們這邊也有一種說法,就是說死人不吃飯,家當要一半。這個話說的是家裡要抬棺材了,連老天都同情可憐這一家人,所以會提前三年有暗示,補足要抬棺材的糧食。
這是天道對倒黴之家的另一種補償,都說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其實天道是真的有情,有道是人存良心天照應。
但是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種莊稼的時候,放足了農家肥,加上種子有點好,也有可能會長出雙倍的糧食的。
這是自己家努力的結果,和老天幫人家長孝糧是兩碼事。
我家的田都佃給彆人家種了,我們家神仙洞裡,你們也知道裡麵住著一個管家,他閒來無事就在田邊江堤上也種了豆,就是我們現在要摘的這些。
人家老種田了,可知道怎麼樣處理田地才能讓莊稼長得更好。
彆說我們摘豆莢的這裡,佃給村裡人的,也是長得這麼好的。這就是管事的問題了。”
季靈犀放了心:“原來是這樣啊!我沒有種過莊稼,我隻是在一個民間故事書上看過說是這樣的,沒事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