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隻是一些模糊的片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越來越清晰、生動地展現在他的腦海之中。
待他終於回過神來,重新將目光投向那座獎杯時,他的眼神已然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原本平靜如水的眼眸此刻泛起了一絲漣漪,其中蘊含著深深的懷念之情。
那不僅僅是對過去榮耀時刻的簡單追憶,更是一種對逝去歲月的感慨和留戀。
在細細品味完那段屬於自己的輝煌曆史後,他心中原有的困倦之意竟不知不覺地消散了許多。
於是,他緩緩抬起頭,仰望著那高高矗立在書架之上、排列得整整齊齊的眾多書籍。
若湊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書籍大部分都涉及物理學、生物化學等理科領域的知識。
他漫不經心地伸手抽出一本有關反應堆的書籍,仿佛這隻是一個無意識的動作。
接著,他開始下意識地隨意翻動書頁,隻見每一頁上都有著用筆圈畫出的重點內容,還有那雖然工整卻稱不上美觀的字跡所書寫的詳細筆記。
就這樣,他不停地翻看著,而每一頁幾乎都是如此,不斷重複著同樣的模式。
就在他機械般地翻動書頁時,突然間,一張嶄新的信封毫無征兆地從書中滑落下來。它就像一個沉睡已久的秘密使者,悄然打破了這份寧靜。
他的眉毛不自覺地微微蹙起,仿佛心頭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陰霾。
緊接著,記憶如潮水般湧來,他開始回憶起這個神秘信封的來曆。
那是在他滿心歡喜地收到聯合世界政府科學理事會附屬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後的一個星期,這封信悄然而至。
當時的他正沉浸在即將踏入高等學府的喜悅之中,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信封並未太過在意。
隻是隨意地將它夾在了一本常看的書裡,然後便拋諸腦後,再也沒有翻動過。
直到今日,不知為何,這封早已被遺忘的信竟在下意識間被來自後世回溯而來的他重新發現。
這種巧合讓他心中湧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是冥冥之中上天安排好的旨意。
帶著一絲好奇和疑惑,露銘小心翼翼地拿起信封,手指輕輕摩挲著它略顯粗糙的表麵。
隨後,他慢慢地將信封撕開,動作輕柔而緩慢,生怕破壞了其中可能隱藏的秘密。
當信封終於完全敞開時,他看到了裡麵那張泛黃的紙張。
露銘凝視著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逐行逐句地仔細閱讀起來。
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眉頭越皺越緊,原本輕鬆的神情也漸漸變得凝重起來。
在這個高度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人們幾乎已經習慣了通過電子設備快速便捷地傳遞各種信息。
像這樣用傳統紙質信件來傳遞消息的方式,雖然不能說罕見至極,但的確已不多見。
尤其是這信封的樣式,更是顯得古樸而陳舊,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科技氛圍格格不入。
看著眼前這封繁雜無比的信件,露銘不禁微微皺起眉頭。他仔細地閱讀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文字,試圖從中梳理出有用的信息。
經過一番努力,終於發現這封信所傳達的核心內容竟然是一則邀請來自伊甸計劃的邀請!
在那些充滿水分、冗長繁瑣的文字當中,露銘敏銳地捕捉到了一個關鍵的詞彙門票。
也就是說,如果參與這個計劃並且順利完成任務,對方將會兩張能夠登上伊甸的珍貴“門票”。
想到這裡,露銘的記憶瞬間被拉回。
他清楚地記得,曾經的伊甸1號在首次試飛時不幸發生了爆炸事故。
然而如此看來,在2159年,即伊甸計劃推行的第14個年頭,該計劃顯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進展。
據他所知,伊甸2型是在月球基地組裝而成的。它不僅搭載了臨時組裝的先進冷核聚變引擎,而且還成功地升上了天空,並順利進入且停泊在了月球同步軌道之上。
它正靜靜地等待著零點能引擎的最終完工,以便開啟更為宏偉壯麗的征程,隻不過距離那個時候還有5年,至於現在的伊甸計劃,到底運行成了怎麼樣,這就不知道了。
隨著這些回憶與思考如潮水般在露銘的腦海中不斷湧現和流淌,他的心情漸漸變得有些煩躁起來。
畢竟,麵對這樣一項充滿未知和挑戰的計劃,任何人都難免會感到些許不安和焦慮。但好在這種情緒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就像一陣輕煙般消散得無影無蹤。
隨即將書信重新塞了回去,夾在書中,經過了這番鬨騰和頭腦風暴,他也是真的,實在有些困了,隨即便關掉了桌上的台燈朝著床邊走去。
然而,就在露銘剛剛躺下還不到10分鐘的時候,當他那沉重的眼皮即將合上,意識逐漸模糊,快要沉入甜美的夢鄉之際,突然間,一陣極其細微的聲響打破了這份寧靜。
那是門把手輕輕轉動所發出的聲音!這輕微的響動猶如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直直地鑽入了露銘的耳朵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刹那間,露銘渾身的肌肉猛地緊繃起來,如同一隻警惕的獵豹嗅到了危險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