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那可是個戰火紛飛、軍閥混戰的亂世。天下大亂,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鬨得很。
就在這個時候,有個叫公孫度的家夥,占據了遼東這塊地盤。
這公孫度建立的割據勢力,對待曹魏那態度,就跟六月的天一樣,說變就變,時而反叛,時而歸降,一直維持著半獨立的狀態,在曹魏眼皮子底下晃悠,時不時搞點小動作。
後來,公孫度的孫子公孫淵繼承了遼東太守的位置。
這公孫淵比他爺爺還囂張,對魏國那是傲慢無禮到了極點,完全不把曹魏放在眼裡。
這可把當時的魏國皇帝曹叡給惹毛了,曹叡那是龍顏大怒,心裡想“你公孫淵算哪根蔥,敢在我麵前這麼放肆!”
於是,他立刻派遣荊州刺史毋丘儉出任幽州刺史,去收拾公孫淵。
毋丘儉領了命令,那是信心滿滿,準備大乾一場。可誰知道,倒黴的事情來了。
當時遼水突然大漲,就像發了瘋的猛獸,阻擋了毋丘儉的進軍之路。
這仗還沒怎麼打呢,毋丘儉就出師不利,隻能灰溜溜地返回。這一回去,可把公孫淵給樂壞了。
不知道公孫淵哪根筋搭錯了,在公元237年,做出了一個驚掉所有人下巴的決定。
他竟然自立為燕王,還像模像樣地設置排列百官,把襄平定為都城。
這還不算完,他還派遣使者向南與孫權通好,封拜邊民,還誘引鮮卑,在北方地區不停地侵擾,搞得烏煙瘴氣。
曹叡一看,這還得了!
毋丘儉搞不定遼東這檔子事,那怎麼辦呢?
沒辦法,隻能啟用司馬懿了。
這司馬懿可是個厲害角色,曹叡心裡清楚,隻有他出馬,或許才能解決公孫淵這個大麻煩。
公元238年正月,司馬懿率領著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從京城出發。
這隊伍浩浩蕩蕩,就像一條鋼鐵巨龍,經過孤竹,越過碣石。
到了六月,終於抵達了遼水。
公孫淵聽說司馬懿來了,嚇得趕緊命令大將軍卑衍、楊祚等人率領步騎數萬,依傍遼水修築圍塹二十多裡。
他們把營壘修得堅固無比,壁壘築得高高的,就像一隻縮在殼裡的烏龜,準備阻擊魏軍。
司馬懿一看這情況,心裡就有了主意。
他采用聲東擊西的計謀,先在南線多處樹立旗幟,那旗幟在風中呼呼作響,就像無數隻手在召喚。
這是佯裝攻打圍塹,目的就是吸引敵軍主力。
而他呢,卻悄悄地將主力渡過遼水,逼近敵軍的襄平大本營。
這一招可把部將們給弄糊塗了,大家都不明白其中緣由。
司馬懿就跟大家解釋說“敵人堅守營壘,高築壁壘,就是想讓我們軍隊疲憊、糧草耗儘。
倘若我們攻城,那可就正落入他們的計謀了。
古人說,敵人雖然高壘深溝,卻不得不與我交戰,是因為我們攻擊了他們必定救援的地方。
如今他們大軍都在這裡,老巢卻是空虛的。
我直接指向襄平,敵軍必定恐懼,恐懼就會求戰,到時候擊敗他們就必定無疑了。”
說完,他就整頓軍陣前進。果不其然,敵軍看到魏軍直逼襄平,嚇得趕緊出來截擊。
司馬懿看到敵軍出來了,笑著對諸位將領說“我之所以不攻打他們的營壘,正是要等來現在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