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正北,邶風州。
邶風州民風彪悍,哪怕女子也善於騎射,人人尚武,多遊俠。
而且邶風州之中,寺廟極少,佛教不受推崇,與之相反,邶風州上道教卻是極為盛行。
究其原因,還是邶風州上,有著當今道教祖庭之稱的龍虎山。
邶風州正北,無數青山映入眼簾。
龍虎山所在,正是天下十大洞天之一,太玄總真之洞天。
一位神色疲憊的青年道士,沿著蜿蜒山路,迅速的拾階而上。
龍虎山地界,一共有三十六大峰,七十二小峰,二十四澗流水。
三十六大峰之中,又以朝天峰為最高。
年輕道士路過一處山間,山間中有一個巨大石碑,刻有一幅巨大太極圖,太極之上,有那四字。
道炁長存。
太極兩側,以雄渾石刻,刻有兩行隸書。
道貫古今包宇宙,法遵自然馭人神。
年輕道士一路登山,沿途之上有無數道宮,更有身穿各色道袍的道士。
有的手持掃帚,輕掃落葉;有的盤坐山間,平心靜氣;有的翻看道書,念念有詞。
一路上,遇到道士無數,各色道袍,各有所忙。
可唯獨有一事,所有道士無一例外。
所有親眼所見這位紫色道袍道士之道士,皆是停下手中動作,鄭重其事的打起一個道家稽首。
直到踏足山巔,氣勢恢宏的天師殿就在眼前。
這位年輕道士就這麼踏步走入其中。
香爐嫋嫋,供奉有曆代天師牌位。
此時的天師府中,連同這位最後上山的年輕道士,攏共有二十八位紫袍天師齊聚於此,道氣森森。
這位青年道士打過一個道家稽首,而後緩緩起身。
在場的二十八位紫袍天師皆是神色各異。
二十八位紫袍天師的為首之人,是當今龍虎山大天師,亦是當今天下道教的扛鼎之人,一位身穿紅紫天師道袍,須發皆白的老人。
大天師雖然須發皆白,卻眼神溫潤,顯然是已經臻至煉神還虛的境界。
功夫至此,耳聽仙樂之音,又有鐘鼓之韻。五氣朝元,三花聚頂,如晚鴉來棲之狀。心田開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經書。
大天師名為張元陵,於龍虎山中已經修道一百三十年,掌教足足一甲子。
青年道士猶豫片刻,緩緩開口道“掌教師叔,葛真人已經被我帶回龍虎山了。”
說罷,青年道士以袖裡乾坤的手段,將一位老真人從袖口中抖出。
青年道士以緩和道氣包裹,將這位老真人的遺體擱置於大殿之中。
葛真人遺體現身於此,這群修道有成的紫袍天師皆是猛地皺起眉頭。
葛真人一身道袍乾淨整齊,麵色溫潤,身上甚至毫無傷痕血跡。
可隻要細看便會發現,這位道家真人的體內,竟然沒有心!
大天師張元陵亦是神色凝重,這位修為早就通玄的老天師以一縷青色道氣,緩緩彙入葛真人的眉心。
下一刻,那縷至純的青色道氣竟然轉為漆黑,燃燒殆儘。
“魔宗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