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了大名鼎鼎的懸空寺齋飯,林錯便與空塵法師一齊走向懸空寺後山。
懸空寺後山上,有一座鐘樓。
是一座六角重簷亭閣,一口碩大銅鐘懸掛在最中心。
鐘麵主體銘文是《大乘妙法蓮華經》,銘文共七萬餘字,大鐘六銑口裙邊上鑄有九幅精美飛天圖。
林錯站在鐘樓前,雙手攏袖,細細看著鐘麵銘文。
剛才林錯踏足大雄寶殿,便是這口大鐘轟然巨鳴。
如今林錯來到此地,鐘樓中的那口大鐘輕輕顫動。
隻是空塵法師站在一旁,大佛金瞳看了那口大鐘一眼,大鐘輕輕搖晃幾次,隨後重新歸於平靜。
據說每逢新年,辭舊迎新,懸空寺僧人便是親自敲鐘。
空塵法師站在一旁,輕輕撚動佛珠,看向林錯,問道“林施主此次前來,可有所求?”
林錯並未隱瞞,輕輕點頭,說道“我此次前來,是想親眼見一見空門。”
此話一出,空塵法師微微一愣。
傳聞中的空門。
往前推,隻有五百年前的那位佛陀踏入過空門,空塵法師也僅僅是見過一眼,並未踏足。
林錯看向空塵法師,問道“可行?”
空塵法師隻是雙手合十,說道“難講,凡見空門之人,無非有二,一是佛緣深厚之人,哪怕不曾學佛法,也可一夜見空門。二是佛法高深的得道高僧,大乘以觀空為入門。”
空門與武道境界毫無關聯,講一個悟字,一個緣字。
林錯歎息一聲,說道“還望懸空寺能助我一臂之力。”
空塵法師神色肅穆,沉聲道“貧僧必然會不遺餘力,倘若林施主能窺見空門,亦是我佛門幸事。”
接下來半月時間,林錯便跟在空塵法師身旁。
從清晨的早課開始,全寺僧眾於每日清晨齊集大殿,念誦《楞嚴咒》、《大悲咒》、《心經》各一遍。
兩序大眾出班繞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幾百聲。
林錯雖然並未跟隨僧人誦經,卻仍舊盤坐在大殿中,屏氣凝神。
早課結束後,大家會去五觀堂吃早飯,寺廟裡的飯菜仍舊是極其簡陋,通常是白粥、幾種素菜以及饅頭。
吃齋飯的時候,僧人們皆是閉口不談,絕不開口,不談論世俗的事情。
直到早飯結束後,僧人才開始寺廟的活動,比如打掃寺廟、種菜等等,這些勞動不僅是為了維持寺廟的運轉,更是修行的一部分,鍛煉僧人的耐心和毅力。
大雄寶殿之前,那口大鼎香火嫋嫋。
仍舊有源源不斷地苦行僧,亦或者是朝聖者前來,拜訪懸空寺。
林錯便就居住在懸空寺中,除去那座禁地藏經閣,其餘地方林錯皆是一一拜訪。
如今林錯有意壓製那份天道反噬,大雄寶殿也對林錯排斥極小。
林錯將那些古往今來的,留在牆壁上的詩詞,一一記在心中。
其中不乏有堪稱傳世佳作之詞,讓林錯為之吃驚再吃驚。
直到今日此時,林錯來到一座佛殿之中。
其中一麵牆壁上,以梵文刻有一句。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林錯隻是於心中默念一遍,身形微微一晃,心湖瞬間動蕩不停。
隻是下一刻,林錯微微皺眉,下意識的道氣一震,雙眼瞬間清明,身形巍然不動。
原本重重異象瞬間消散一空。
也就是瞬息之間,空塵法師便悄然出現在林錯背後。
空塵法師看向林錯,似在詢問。
林錯卻無奈一笑,輕輕搖頭。
空塵法師並未多言,隻是雙手合十,微微俯首。
佛緣已去。
林錯重新換氣一口,而後身形從懸空寺中消失。
連天山脈的另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