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始於何?
有,名萬物之始;無,名萬物之母。
很多人推測,萬物的起源可能是“道”。
但是,何為道?
古代的聖人把它描述成是一種既虛無縹緲、又真實存在的東西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後人把它理解為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規律或規則。
千百年來,為了弄清萬物起源與“道”之間的關係,人類可謂煞費苦心。
為求真相,有人登臨世界之巔,有人潛入深海之淵,有人遍訪文明古跡,有人衝向浩瀚星空……
在尋找起源之秘的路上,無數先驅者們,前仆後繼,耗儘青春,不少人甚至為之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些年,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人們將探索的目光,更多的從地球轉移到了星空。
星空探索,首選的第一站,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月球。
十一月二十三號下午四點五十五分,一艘由華夏自主研發的載人探月航天飛船——北鬥七號,發射升空。
轟隆!
伴著巨大的轟鳴聲,飛船衝出地表,衝破大氣層,擺脫地心引力,堅定不移的朝著月球飛奔而去。
茫茫星宇,冰冷孤寂。
偌大的飛船,在浩瀚的星空下猶如一隻孤獨、弱小的螞蟻。
不過,螻蟻雖小,其誌卻堅!
再廣闊的星空,隻要步步向前,總有一天,也能抵達彼岸。
很快,三天過去了。
經過漫長的七十多個小時的太空飛行,北鬥七號終於抵達了月球的預定軌道。入軌繞月飛行一日後,飛船平穩的降落在了指定的探索區域內。
飛船著陸,三名探月隊員向地麵指揮中心彙報了他們的情況,隨後,他們帶領十一台智能機器人爬蟲,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探月行動。
此次探月行動,舉世矚目,很多國家都期待著華夏能在月球探索中有所收獲。
當然,最期待的還是華夏人。
千年登月夢,一朝終如願。
這一刻,無數華夏兒女,再次於世界民族之林中挺起了脊梁。
……
時間來到了十二月三日。
這是探月隊登陸的第七天。
這一天,探月隊有了重大發現。
在冰冷的月坑坑道內,一口黑色的石棺突兀的出現在三人麵前。
石棺半敞開著,周身散發著幽森的寒氣,給人一種生人勿近的壓迫感。
石棺內,一塊烏光爍爍的、巴掌大的、不規則的石頭,在探照燈的照射下,散發出點點神秘的光華。
石頭上,一個形似甲骨文的古怪圖案,栩栩如生,精芒流轉。
那圖案像是活著的,文筆間有無儘神韻流淌,隨便看一眼似乎都能讓人悟道成仙。
“這是……”
一口石棺、一塊怪石、一個形似甲骨文的神秘圖案。
“這裡,怎麼會有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