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京大學吃完飯,簽了一份捐贈聲明,榮立新本來還準備帶蔣震廷再繼續在校園逛逛。
但蔣震廷以還有事要忙,推脫了。
之後便和許遠培同路,讓司機先送他回水木大學。
車上,許遠培依舊帶著幾分殘留的喜悅,對著蔣震廷說著
“震廷啊,這事我和老榮先幫你活動著,不過你的期望不要太高,
我們這些學校的畢業生,是絕對不會讓某一個公司都吃下的。
一個學校有101novel.com的學生能去紅星,就算是很好的結果了。”
蔣震廷對於這個結果倒不意外,反而對於許遠培就這樣把事說透了感到有些意外。
華夏的教育和西方國家不一樣,主要還是靠著國家扶持,當然就希望人才能反哺國家。
特彆是像水木、燕京這樣的高校,裡麵的人才可是國家的好苗子,不知有多少雙眼睛都盯著呢。
大發展的時代,可不止是紅星要發展。
甚至可以說,不僅僅是企業需要這些人才,國家同樣需要這些人才。
而且現在整體社會氛圍上,這些高校的畢業生也更傾向於到國家單位就業。
在大學生的分配製度上,現在才剛開始推廣“雙向選擇”,主要還是采用“統包統分”的模式。
由於紅星電子和水木大學前期的探索合作,水木大學也算是全國最早推行“雙向選擇”模式的大學之一。
這裡麵水木大學和紅星電子都是付出了不少努力的。
現在蔣震廷想要一下子讓全國最頂級的高校,都推行這個模式,並不容易。
更彆說是想要把這些高校的畢業生包圓了,幾乎等同於癡人說夢。
不過,求其上者得其中,豪言還是要放出的。
蔣震廷斟酌了一下,向許遠培問道
“許校長,中午聽你們的意思,有定向培育的路子能走?”
“所謂的定向培育,分兩層,一層是企業設置獎學金等辦法,對學校畢業生進行鼓勵和引導,
讓他們在畢業時更傾向於選擇進入企業,這種方式,我們學校內部審批就行了。
第二層,就是企業出資金,讓學校幫忙培育相關人才,然後相關人員畢業後直接進入企業。
我想來,這種形式應該是最符合你的設想,也是最適合你們企業需要的。
這種政策有不少地方性企業在使用,但是合作的學校基本都是當地的技術學院,或者地方性學校,
這種學校的特點就是招生自主性比較強。”
許遠培的話沒說完,但蔣震廷已經明白了。
包括中午的時候,榮立新說的那些話的含義,也就明晰起來了。
看在捐贈電腦的麵子上,高校層麵的定向培育,水木大學和燕京大學肯定是會配合的。
同時也會利用他們的人脈,幫忙去其他頂級高校,幫蔣震廷推動這件事情。
但是第二個層次的定向培育,他們做不了主,要和上麵協調。
畢竟這些高校的主要資源還是來自國家,收到的扶持大,那麼受到的約束就多。
想在這些頂級高校裡,為企業培育人才,這裡麵消耗的資源怎麼算?
教學資源,可不是機械設備,哪裡能掰扯出一個各方都認可的明白賬?
如果算的不對,國家資源外流的帽子,誰受得住?
就算經濟賬算明白了,生源從何而來?國家統招?還是企業自己招?
燕京、水木大學再加上紅星電子,單一的拿出來都是華夏響當當的招牌啊。
進燕京、水木大學學習,畢業直接進紅星電子工作,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人生起飛通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