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水災,村裡大部分人的農田都被水淹。
大姐和二姐送過來的米,也維持不了多久。
家裡除了山坡上的那點紅薯和青菜以外,也沒有什麼可吃的農作物了。
現在全家人的希望,寄托在李國慶的身上。
二老知道兩位姑爺的能耐,特彆是二姑爺在一家糖廠裡做會計。
經常能接觸到廠長,若是能把李國慶介紹進廠,也算是衣食無憂。
這個廠是在鎮上,1976年建廠,有300多人,屬於當地的龍頭產業。
很多年輕人,都削尖腦袋托關係,想進去當個臨時工。
像這種工作,有季節性。
農忙時節,還可以在家種地,榨糖前後也就有四個多月的時間。
對於家有老小的農村家庭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下崗村離糖廠,還是有很遠的距離。
如果李國慶要去廠裡做臨時工,隻能居住廠裡的集體宿舍。
不像做會計的二姐夫,有私家自行車回家方便。
本來李富貴想,等翠花出月子之後,才讓李國慶去工作的。
誰知二姐的效率就是高,第二天就帶來了消息。
說糖廠那邊要到十一月份才招工人,現在八月正處於檢修期,不需要臨時工。
不過,廠裡還有一個崗位現在需要人,那就是做門衛。
富貴嬸聽到做門衛,覺得比在村裡乾活要好,非常讚同李國慶去乾這份工作。
她覺得門衛工作輕鬆,就是每天守住廠裡麵的機器,對廠進行巡查,跟在農村閒逛差不多。
對於曾經有過,熬夜加班經曆的李國慶來說,這不是一件難事,隻是待遇確實是太低了,每個月隻有15元。
當聽到待遇的時候,他已經不想去了。
李富貴說這個是個大廠,以後有前途,有二姐夫的這層關係在,說不定能轉到車間乾活。
李國慶的學曆不低,還是高中畢業,翠花也覺得就衝學曆這一塊,就比其他的臨時工高一個層次,隻要堅持,遲早有一天能翻身。
李富貴一直讓李國慶上學的原因是,認為有文化後,能早點離開村子。
靠種田的收入,收益甚微。
扣除掉種子費、農藥化肥費加上交公糧,也就所剩無幾,僅僅能夠解決溫飽問題而已。
今年受到水災,收成減少,而且以後家裡還有那麼多的支出,紅白喜事都得要用到錢。
為了不讓二老失望,李國慶答應去試一下做門衛。
由於他長得人高馬大,健碩的體型,穿上門衛製服,就像一個退伍回來的一般。
廠裡的門衛,一直都是40歲以上的人來做,現如今來了一個高中畢業的小年輕,在廠裡迅速傳開了。
有人說他腦子有問題,讀到高中還出來做門衛。
剛開始說的時候,李國慶沒把事情放在心上。
廠裡麵人多嘴雜,傳來傳去,最後變成是因為他腦子有問題做不了其他的工作,所以才選擇做門衛。
他若不是心疼剛出生的孩子,沒有牛奶喝,早就選擇一走了之。
看著其他的工廠,沒有像糖廠效益這麼好,而且這份工作都是走來走去,比在地裡乾活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