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廠裡做技術員,掙的不多,隻能算是能讓一家人填飽肚子。
如果想過上萬元戶的生活,那還有很大距離。
雖然不多,怎麼也比看大姐夫的臉色借自行車強。
現在最關鍵是好好掙錢,然後買一輛自行車,這樣日常生活就方便了。
雖然回到糖廠上班,但是他並沒有放下做生意的想法。
隻要是一有空,他就到鎮上看什麼農作物能掙錢。
村裡的條件太差了,要等到修建完河壩才能夠進行種植。
如果遇到洪水,一整年的付出就白費。
說起村裡建河壩的事情。
李國慶多次催促村支書,因村支書年紀大又不能及時向上級彙報工作。
在車間上班,李國慶很快跟車間裡麵的人混熟。
閒暇之餘,他就打聽起鎮上負責管水利站管理的領導。
工友告訴他,水利站的站長是許廠長的同學。
如果想見可以通過許廠長的引薦。
這個年代,講究人情往來,特彆是這種小鎮,如果沒有熟人幫忙,要完成一件事情很難。
李國慶曾想過直接找鎮領導,但想自己就一個小年輕,估計不會被搭理。
他對振興鄉村為村民謀福利還是看重。
過去大半個月,還沒為村裡做成一件事。
找了一個機會,敲了廠長辦公室的門。
許廠長看到是李國慶敲門,立即放下手頭上的工作笑著相迎。
“原來是國慶啊,快快進來坐,有什麼事嗎?”
廠長的辦公室挺大,在那個年代來說算是氣派。
書架上有很多書和獎杯,牆上還掛著很多獎狀。
李國慶顯得有點拘謹,這裡可比車間好多了,不像車間裡那麼多的噪音。
“坐呀!看什麼呢?”許廠長笑嗬嗬地說道。
李國慶客氣地坐到椅子上。
猶豫了一下,深吸一口氣,說道“許廠長,我今天來是有一事相求,不知能否幫我。”
許廠長聽劉柱說過,李國慶剛當爹,又生活在貧困村,家裡勞動力少,經濟條件不好。
以為李國慶有困難難以齒啟。
於是關心地問道“是不是家裡出什麼問題了?如果確實有困難可以說出來,你寫份申請就可以去財務那裡預支工資。”
聽到可以預支工資,李國慶的心裡可高興壞了。
廠裡可真有錢,工人寫申請就能拿到錢,對於缺錢的他來說可是大喜訊。
不過,他沒有表露出來,今天來的目的。
“許廠長,我不是為了家裡的事情,是我們村水淹的問題。”
許廠長頓了一下,村裡水災這應該是找鎮上的部門,怎麼找到糖廠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們村叫下崗村對吧!”
李國慶點點頭。
“你們村可沒有種植甘蔗,即使水淹也和廠裡沒關係,廠裡也沒辦法種植支持呀!”
原來,許廠長誤以為是甘蔗受災。
李國慶連忙解釋起來。
“許廠長,我聽說水利站的梁站長是您的同學,我是想見一下他,把我們村裡目前的狀況反映一下。”
關於水利問題,都是由村裡一把手向上彙報的。
李國慶隻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村裡沒有職務,居然想要見他的同學梁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