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國慶不斷的誇讚下,李有發漸漸進入了角色代入。
真的以為自己就是,具有思想開放的新時代的工廠負責人。
而他也漸漸對李國慶產生了好感。
李國慶借助這次釣魚聊天的機會,把關於時代發展變化的想法說了出來。
雖然很多的觀點李有發不是很讚同,但是看在釣魚越來越多的份上,也就“虛心”聽完。
分彆時,李有發特意問道“今天和你聊天真的很高興,你叫什麼名字?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和你交流交流。”
李有發發出了邀請,李國慶笑道“交流釣魚?我可不會。”
“不是釣魚,是關於辦廠的事情。”
“我又沒管理過廠,說交流可真不敢當。”李國慶說道。
“我看好你,我的廠正需要你這樣的人。你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
李國慶沒有把真實姓名說出來,他擔心,李有發已經知道他想承包磚廠的事情。
“叫我小李就行了,我家住在大坪糖廠對麵。”
“不錯,年輕人有作為,以後歡迎到大發磚廠找我。”
聽到李有發發出“友好訪問”的邀請,李國慶笑道“好,我有空一定去。”
李有發覺得李國慶的思想要比張國巒超前,如果能把李國慶安排到磚廠,以後就能“對抗”張國巒。
而李國慶覺得這個李有發,並不像張國巒口中所說的那麼難纏。
李國慶提著魚回到飯店時,早已過了午飯點。
滿滿的一桶魚放在廚房裡。
李富貴見到後,問道“國慶,這是你今天去釣的?那麼多,這個咋吃得完?趁現在還早,拿去集市上換錢算了。”
“買啥?今天吃不完明天繼續吃。”李國慶放好魚竿後說道。
“國慶,你現在不是剛剛沒工作嗎?這家裡缺錢,能換錢就換點補貼家用也好。”
富貴嬸也勸李國慶把魚拿去賣。
正好,建軍的奶粉也沒剩下多少,收拾好東西,用一個簸箕蓋住裝有魚的桶,然後把桶綁在自行車後座上。
周盛賣給他的竹製品,還在周盛家裡。
趁著今天是街日,他想去衛生院看看能否遇見拉磚的司機,請司機幫忙到村裡拉竹製品運到縣裡。
這個年代沒有手機也沒有bb機,要想找個人都要靠直接交流和寫信的方式。
“鈴鈴鈴!”
李國慶騎著自行車來到集市,吆喝起來。
“各位父老鄉親,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是咱們大坪江天然的魚,鮮美得很,快來!”
有些家庭主婦認出李國慶。
“小夥子,你不是賣紅薯的嗎?這麼久不來賣,今天改賣魚了?”
李國慶沒想到自己在集市這麼受歡迎。
點頭道“嘿嘿!生活所迫,紅薯留來吃,今天賣魚。”
還真彆說,就憑李國慶一米八幾的身高,英俊的麵容,早就讓這些家庭主婦印象深刻。
“你這魚多少錢一斤?”
“算你們便宜點五毛錢一斤。”李國慶笑道。
“啥?要五毛錢?這也太貴了。彆人才賣三毛錢。你能不能少點?”
“大姐,這魚很新鮮的,可比魚塘的好吃。”
“那給我優惠一點,我買多點。”
李國慶看著這麼多人圍觀,根本就不缺“銷售渠道”。
他繼續吆喝起來“賣魚咯,新鮮的魚。”
他越吆喝,圍觀的人越多。
這個年代的人,比較喜歡買豬肉,特彆是肥豬肉,他們認為豬油扛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