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忙著店裡的生意,已很久沒有去縣裡。
中途工作上的事情又耽誤了點時間。
周盛之前賣給他的那一堆竹製品,也還堆在後院的一個雜物房裡,一直都沒有機會拿到縣裡賣。
聽到老支書說,要到縣裡去采購自行車。
他覺得又有生意做了。
可以借著搭乘拉磚的車,把這些竹製品運到縣裡賣,然後再從縣裡把自行車給運回來。
一舉兩得。
離開縣裡已經有兩個多月的時間。
也不知道大楊叔那裡是否還有自行車。
李國慶沒有立即答應。
他推卸道“老支書,這件事情我現在暫時不能夠答應你,你知道的,我已經離開縣城很多日子了。”
老支書不相信李國慶說的,他覺得憑借李國慶現在的名氣,采購自行車回來,應該沒什麼問題。
“國慶,就算是老支書求你了,這可是大夥的請求,我年紀也大了,要不然也跟你一起到縣裡去采購自行車。”
老支書之所以有這種想法,那是因為整個大坪鎮,隻有下崗村裡沒有自行車。
李國慶雖是下崗村唯一一個有自行車的人,不過李國慶沒在村裡。
村裡有些頭疼腦熱,需要買點東西的,出門都是靠牛車,到上崗村借自行車,要不就是搭陳二的拖拉機。
上次記者到村裡麵采訪,本來想拍攝這村容村貌的,可是村裡也隻有李國慶那新蓋起來的三間瓦房能看得過去,其他的房子都已經破舊了。
老支書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好在這報紙上刊登出來的照片是黑白照,看不出什麼差彆。
要不然又要被其他村取笑了。
“老支書,這件事情,你等我到縣裡看看有沒有自行車,這一時半會的,要想搞自行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看時候。”
“國慶,我可跟你說,這可是村裡的大事兒。現在各村都在走萬元戶的道路,你看看報紙上麵的最後一句話咋寫的?”
說著老支書用手指著報紙尾部那行字。
“這可是上級給咱下崗村發下來的,家家戶戶實現萬元戶的目標。”
“老支書,記者隻是在結尾的時候有一種憧憬,你不要太計較這些。”李國慶勸說道。
“你說啥?不計較?你叫我怎能不計較?這件事情對於彆的村來說不算啥大事兒,但是對我們下崗村來說可是不一樣的。”
李富貴在一旁聽到老支書說得這麼認真,心裡也覺得應該要為下崗村做一些貢獻才行。
李富貴在一旁勸說李國慶道“國慶,你就聽一下老支書的吧,咱們下崗村直到現在還沒有通電,這麼下去肯定會落後其他村。如果再沒有自行車,那就更難了,本來路就已經不好走了。”
下崗村,每到下雨天被淹,這是事實。
路可是坑坑窪窪,老人小孩摔倒那都是常有的事兒。
富貴嬸也跟著請求李國慶,“國慶,你就聽你爹的吧,咱們村也不容易,難得有這麼一次機會。”
李國慶看著李富貴夫婦期盼的眼神,不忍心打破。